中國祭祀儒學創立者孔子的祠廟建築。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據傳系建於孔子生前居住過的3間宅屋原址上,宋時規模已很大,現存建築少數是金元所建,多數是明清的規劃和清雍正時的遺物。明正德八年至嘉靖年間,曾將曲阜城移來(原城址在今曲阜城東約4.5公裡處),孔廟大致位居縣城正中,其南門與縣城南門相對。廟址縱長,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達600餘米,約占全城南北深度2/3,縣城的東西幹道穿過孔廟中部。在孔廟東北有面積甚大的衍聖公府,是歷代衍聖公(即孔門長房後裔)的衙門和府第第。

  孔廟由南而北分為8進,前3進院落或為橫長或為正方,中軸線上建有2座門屋、4座牌坊和1座石橋,院內廣植柏樹,是全序列的前奏。前兩進的東、西墻上都有門通向廟外南北向街道。第4進的大門稱大中門,由此至全廟北界周圍有高大圍墻,四角建角樓,表明自此以後才是孔廟的主體。大中門內隔同文門是高大的奎文閣。閣兩層三簷歇山頂,左右各連一掖門,再以圍墻轉折向前包成凹形,然後向左右伸去,類似北京(明清)明清宮城紫禁城正門午門的佈局。此墻內與奎文閣平行的東小院是皇帝駐蹕之所,西小院是齋宿房屋。第5進橫向,列歷代碑亭13座,其東西橫路出毓粹門、觀德門連通城市東西幹道,東幹道上有鼓樓,樓北即衍聖公府。由此院往北分東、中、西3路。中路最寬,以廊廡圍成縱長大院,院門大成門內建重簷十字脊頂的杏壇,院後部為全廟主殿大成殿。

總平面示意圖

大成殿

  大成殿建在白石臺上,前連月臺,殿面闊7間,四周圍廊,重簷歇山黃琉璃瓦頂,簷柱全為石柱,正面10柱且滿雕盤龍。殿內供孔子牌位,殿後有寢殿供孔妻牌位。左右廊廡列孔門弟子及歷代賢哲共156人的牌位。東西兩路各串連兩進院落,為樂器庫、禮品庫及舉行次要祭祀的場所。寢殿後的小院是第8進,中為聖跡殿,東西為神庖、神廚。

  總觀孔廟形制,頗似宮殿的縮小,又像宅第的放大,若以北京明清宮城紫禁城相比,大中門、同文門和奎文閣好似天安門、端門和午門;大成門近似太和門,門前橫路也相當於太和門前東西通連東華、西華兩門的橫路;其後大成殿院庭及東西兩路小院也與宮殿的主要殿庭和東西宮院的配置相似。

  全部佈局強調均齊對稱的規整格律,以造成隆重莊嚴的氣氛。主殿大成殿設在軸線後部,前面由南至北的幾重院落節奏層層加緊,為高潮的到來作瞭充分的鋪墊。各院落栽種松柏,加強瞭紀念性質。

  曲阜孔廟是皇帝經常拜謁的地方,其建設由皇傢主持,它的總體佈局及單體建築都屬明清官式建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