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聲詞語說話,又叫雙聲語。“體”指聲母而言,章炳麟《國故論衡》:“收聲稱勢,發聲稱體,遠起齊梁間矣。”章氏說的“發聲”就是指一個字的開頭輔音,就是體。體語大多是詼諧的,有的甚至是俚俗的,莊重場合一般不用。中國南北朝時代盛行體語,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是《北齊書·徐之才傳》:“(徐之才)尤好劇談體語。”《徐之才傳》說的體語,與一般的體語略有不同,比如他說一個姓盧的人是:“生男則為虜,養馬則為驢。”盧、虜、驢3個字的聲母相同,都是來紐。他正是用虜、驢來暗示那個人人的姓──盧。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隴西李元謙樂雙聲語。嘗經(郭)文遠宅……曰:‘是誰第宅過佳?’值婢春風出曰:‘郭冠軍傢’。元謙曰:‘凡婢雙聲。’春風曰:‘佇奴慢罵。’”這裡的對話都是用體語。“是誰”兩字禪紐,“第宅”兩字定(澄)紐,“過佳”兩字見紐,這句話是3組雙聲字,“郭冠軍傢”4個字都是見紐。“凡婢”兩字並(奉)紐,“雙聲”兩字審紐,這句話是兩組雙聲字,“佇奴”兩字泥紐,“慢罵”兩字明紐,這句話也是兩組雙聲字。這一類的體語是真正的體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