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拉斯

  古羅馬詩人。生於義大利南部的韋努西亞(今韋諾薩)。其父為獲釋奴隸,於西元前52至西元前50年間帶他來到羅馬。他起初在羅馬求學,後去雅典深造,學習文學和哲學。從青年時期起就非常推崇希臘文化。西元前44年3月,凱撒被貴族共和和派刺死,雅典成瞭共和派代表人物的活動中心,賀拉斯同許多羅馬青年一起,參加瞭共和派軍隊,並被委任為軍團司令官。公元前42年腓力浦戰役中,共和派戰敗。公元前40年賀拉斯乘大赦的機會回到羅馬,這時其父已歿,傢產被沒收,生活貧困,他設法謀得一個財務錄事的小差事,同時寫作詩歌。他的詩歌才能很快引起維吉爾等人的註意,他被舉薦給奧古斯都的親信麥凱納斯,不久便成為麥凱納斯所庇護的官方文學小組的成員。公元前33年麥凱納斯贈給他一座莊園,他有瞭安定的生活,由傾向共和轉而支持帝制,寫詩歌頌奧古斯都的統治。他一生從未作過官,晚年有時住在羅馬,有時住在莊園。

  賀拉斯的作品有:《諷刺詩集》2卷,《長短句集》,《歌集》4卷,《世紀之歌》,《書札》2卷。這些作品都經過他本人校訂,流傳至今。《諷刺詩集》和《長短句集》是他的早期作品,題材和思想傾向比較接近。他自稱繼承瞭羅馬諷刺詩人盧齊利烏斯的諷刺傳統,但他的詩作沒有前者所特有的抨擊時政的色彩,而主要是進行道德說教,嘲笑吝嗇、貪婪、淫靡等各種惡習,從伊壁鳩魯的“合理享樂”理論出發,宣揚中庸的生活哲學和閑適的田園之樂,反映瞭羅馬由動亂向專制過渡時期人們普遍的消極心理狀態。由於他的諷刺詩的這種內容和有別於史詩的語言形式,他把自己的諷刺詩集稱作《閑談集》。長短句是一種帶有一定諷刺色彩的詩體,始自希臘抒情詩人阿爾基洛科斯。賀拉斯的《長短句集》中有些詩寫作年代較早,約成於共和派在腓力浦戰敗之後,當時詩人譴責內戰,心情消沉,對羅馬的前途悲觀絕望,表現瞭一定的共和傾向。另有一些寫作較晚的詩,則具有明顯的抒情詩色彩。

  公元前23年,《歌集》前3卷發表,收入詩88首,其中有些詩內容比較莊重、嚴肅,但大部分屬抒情詩類型,是詩人在《諷刺詩集》和《長短句集》發表之後陸續寫成的。他的抒情詩以希臘抒情詩為典范,采用阿爾凱奧斯、薩福、阿那克裡翁等人首創的各種抒情詩格律,內容則取自羅馬現實生活。這些格律大多是首次介紹到羅馬,促進瞭羅馬抒情詩的發展。他的抒情詩的特點是題材比較廣泛,充滿對當時流行的伊壁鳩魯派和斯多葛派倫理哲學的議論,抒情成分較弱,但由於引用瞭不少希臘神話典故,形象鮮明。同《諷刺詩集》和《長短句集》相比,《歌集》中政治題材的詩明顯增加。這時詩人已經放棄共和理想,同新制度合作,逐漸成為奧古斯都的宮廷詩人。他繼續譴責內戰,把刺殺凱撒同內戰罪行聯系起來,把奧古斯都稱作為凱撒復仇的人。詩中抨擊社會道德敗壞,這是同奧古斯都整頓社會風尚、恢復古代道德的政策密切聯系的。《歌集》第3卷前6首又稱《羅馬頌歌》,宣揚官方思想意識的傾向更為明顯。議論什麼是幸福,贊揚愛情和友誼,是賀拉斯的抒情詩的另一重要主題。他認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在於保持內心寧靜,對災難和死亡無動於衷,及時而適度地享受人生之樂。這同他在《諷刺詩集》中宣揚的生活理想是一脈相承的。他的愛情詩中有不少虛構的人名,感情不及卡圖盧斯的真摯,也不如普羅佩提烏斯那樣纏綿哀怨。《歌集》第4卷發表於公元前13年,收詩15首,除前3卷常見的題材外,頌揚奧古斯都的詩句更多。公元前17年,賀拉斯奉奧古斯都之命,為羅馬每隔110年舉行的世紀慶典作《世紀之歌》,獲得很高的榮譽。《世紀之歌》分上、下兩段,前半為羅馬祈祝人壽年豐,後半歌頌奧古斯都統治下羅馬道德的復興。全詩用薩福詩體寫成,音調和諧,風格莊重。

  《書札》用六音步揚抑抑格詩體寫成,第1卷寫於公元前23至20年之間, 內容同諷刺詩相近,仍然是談論生活哲學。第2卷包括詩3首,內容以文藝評論為主,其中給皮索父子的信又稱《詩藝》,在文藝觀點方面雖創見不多,卻是作者長期創作實踐的經驗之談,代表瞭當時流行的看法。賀拉斯接受瞭傳統的藝術摹仿自然的觀點,強調詩人要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尋找題材。他不忽視作品的內容,但更強調形式完美,妥貼得體。他強調文學的教育作用。《詩藝》曾經對歐洲文藝理論的發展產生過不小的影響,對歐洲古典主義的影響尤為明顯,他的許多主張為歐洲古典主義作傢所繼承。

  

參考書目

 Suetonius,De poetis,ed. T. E. Page,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1950.

 E. Fraenkel,Horace,Oxford,1957.

 S.Commager,The Odes of Horace,Yale University Press,1962.

 C.O.Brink,Horace on Poetry,Cambridge,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