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基-斯瓦希裏語(Ki-Swahili)。非洲東部和中部的通用語言。分佈地區除坦桑尼亞和肯雅外,還有烏幹達、尚比亞、薩伊、盧旺達、佈隆迪、馬拉維、莫三比克、索馬裡等國和東非沿海一些島嶼。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尼日爾-剛果語族貝努埃-剛果語支,是這個語系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共約5000萬。斯瓦希裏語有十餘種方言,但不影響其為共同交際語。東、中非各國獨立以後,由於官方廣泛採用,斯瓦希裏語得到很大發展,有成為整個東非、中非地區通用語的趨勢。

  斯瓦希裡語有 a、e、i、o、u5 個元音,輔音有b、d、f、g、h等26個。音節一般為元音結尾的開音節,單詞重音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語法方面,名詞分為8類,單、復數的變化在詞首而不在詞尾;指示代詞、物主代詞、形容詞等都隨名詞的類別和單、復數而變化,各類名詞有主語前綴和賓語中綴。動詞變化較復雜,有趨為式、使役式、狀態式、反義式等。斯瓦希裡語中的基本語詞大多數是多音節的;阿拉伯語語詞約占30%,但按斯瓦希裡語的規律變化。近百年來還借用有關現代文化內容的印歐語系語詞。句子的結構是主語-主語前綴-時態-賓語中綴(有時省略)-動詞-賓語。斯瓦希裡語原來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最早的文獻見於12世紀。19世紀中葉以後,阿拉伯字母逐漸為拉丁字母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