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種。流行於雲南省昆明、騰沖等地區。因以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據說昆明流行過一種由演唱者執板擊節講唱故事,並以三弦、琵琶等伴奏的“對子書”。清道光年間與山東、江蘇流傳過來的“揚琴擔子”相揉合,豐富瞭曲目、唱腔和曲牌。清同治年間,又與貴州、四川等鄰近省份傳來的揚琴相結合,並吸取當地花燈、民間小曲、滇戲的音樂素材,逐步形成瞭雲南揚琴。雲南揚琴的演唱形式是演員各操一種樂器,分擔節目中的角色,圍坐演唱。近年來有所發展,為一人表演,三、五人伴奏。演唱講求字正正腔圓,情真意切,伴奏與唱腔互相配合襯托。雲南揚琴的伴奏樂器除通用的揚琴、二胡外,還選用三弦、月琴、琵琶和笛子。偶爾也用提手、鼓板、懷鼓、碰鈴等打擊樂器。傳統曲目有《陳姑趕潘》、《三擊掌》、《獨占花魁》等。現代曲目有《祥林嫂》、《民兵英雄郭文茂》、《老四十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