Л.Н.托爾斯泰

  俄國小說傢、劇作傢。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1844~1847年先後在喀山大學東方系和法律系學習。1851年去高加索從軍,並發表小說《童年》。此後一直從事創作。1910年111月20日,在離傢出走途中逝世。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長篇小說及許多中、短篇小說、劇本、政論和文學論文。

  在劇作方面,他於1856年寫過一些習作。19世紀60年代初寫成諷刺喜劇《一個受傳染的傢庭》。他的重要劇作都寫於世界觀激變之後,主要有4部劇本。《黑暗的勢力》和《教育的果實》寫城鄉對立。前者通過農民阿基姆宣揚靈魂得救的思想,試圖以宗法制來對抗資本主義的侵入。《教育的果實》嘲弄有教養階級的精神空虛、遊手好閑、沉湎於降神術等迷信活動。另兩個劇本《活屍》和《光在黑暗中發亮》均系未完成之作,兩劇的共同點是主人公與自己環境的決裂。《活屍》批判當時的法庭和“合法的”婚姻制度,揭露資產階級體面人物,如卡列寧、安娜·德米特列耶夫娜等人的自私、偽善和冷酷。主人公普羅斯塔索夫認識到社會的醜惡,但既不能同流合污,又無力與之鬥爭,隻能以飲酒作樂來自我麻醉,對社會表示消極抗議。一般認為,《活屍》是一部社會心理劇,劇中人物之間的矛盾主要是道德上和心理上的,並且都是通過對白揭示的。《光在黑暗中發亮》是作者說教氣最濃的自傳性劇本。主人公薩雷采夫反對私有制,又宣揚“勿以暴力抗惡”和自我完善的思想。他的這些言行,以及他同親友的沖突,他的探索、徬徨和苦悶,都是作傢本人的思想、處境和心情的反映。

  托爾斯泰的劇作大都以時代和社會的重大沖突為題材,反映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形式多樣,結構簡潔、緊湊,劇情緊緊圍繞主題,開展迅速。如《黑暗的勢力》中的殺嬰在幕後進行,避免瞭自然主義的場面;《活屍》中主人公遲遲不出場,先由對他持不同看法的人物議論他,這既能激起觀眾要瞭解主人公真相的興趣,又顯示瞭這些人物各自的性格。

《活屍》劇照

《復活》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