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國際輔助語。由波蘭醫生L.L.柴門霍夫(1859~1917) 創制。柴門霍夫是猶太人,生於俄國統治下的波蘭,深感民族壓迫之苦。他認為民族間的仇恨是由於互相瞭解不夠,立志創造一種各民族之間的通用語,以增進瞭解。中學畢業時他已完成一種國際語方案,但父親命他到外地學醫,並在他離傢後燒瞭他的國際語手稿。可是他毅然重新設計,終於在1887年以Esperanto(懷著希望的人)的筆名發表瞭他的國際語新方案。以後人們即以 Esperanto為語言名。1905年舉行瞭瞭第一次國際世界語大會,確定柴門霍夫所著《世界語的基礎》一書為該語言的準則,世界語因而能維持其統一性和穩定性,成為功能健全的語言。許多世界名著已譯成世界語;柴門霍夫本人翻譯瞭《聖經·舊約》和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等書;也出現瞭一大批直接用世界語寫成的作品。現在全世界懂得世界語的人數超過1000萬。

  世界語的基礎語法有16條規則。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原形以及派生副詞都有固定的詞尾:名詞為-o,形容詞為-a,派生副詞為-e,動詞(不定式)為-i。人稱代詞加-a即成物主代詞,基數詞加-a即成序數詞。名詞和形容詞都有單數、復數和主格、賓格之分,並有一致的詞尾:復數加-j,賓格加-n。限定動詞的直陳式詞尾為現在時 -as,過去時-is,將來時-os;虛擬式詞尾為-us;祈使式詞尾為-u。分詞共有6個形式。沒有不規則動詞。沒有性的范疇。冠詞隻有一個不變化的形式la。限定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和連接副詞以及疑問代詞和疑問副詞等等自成一個互相關聯而有規則的體系。數詞的構成很合理,如“10”是dek,“20”是dudek,“12”是dek du,“22”是dudek du。世界語汲取瞭斯拉夫語言的某些句法特點,例如不用形式主語。詞序在世界語句法中不起決定作用。

  世界語廣泛運用轉化、合成、派生等構詞手段,詞綴都能自由構詞。初創時確定的900多個詞素,大部分取自羅曼語族,一部分取自日耳曼語族,少數取自斯拉夫語族,有些系人工構擬。在此基礎上已建立瞭一個可觀的詞庫,但並不造成學習上的重大負擔。例如用詞根san- 和別的詞素配合就得到下列各詞:sana( 健康的),sano(健康),sane(健康地);malsana(有病的),malsanulejo(病院),resanigi(醫治),resaniái(康復),resanigejo(療養院),kormalsano(心臟病)。每個世界語學者都有平等的權利按基礎語法自由地創造所需要的詞語和引進國際通用詞,但無權修改基礎語法。

  世界語的讀音和拼寫是完全有規則的,做到瞭“一音一符”、“一符一音”。世界語共有28個音位,相應地用28個字母表示:a/a/,b,c/ts/,ĉ/ʧ/,d,e/ε/,f,g/g/,á/dЗ/,h/h,/

/x/,i/i/,j/j/,挔/З/,k,l,m,n,o/ɔ/,p,r/r/,s,ŝ/∫/,t,u/u/,ũ/w/,v,z。單詞重音永遠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

世界語字母發音表

  世界語在1906年前後傳入中國。蔡元培、錢玄同、魯迅、胡愈之等都是世界語的積極提倡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世界語事業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已出版專刊《El Popola ĉinio》,辦起瞭世界語廣播。1986年(世界語99周年)的國際世界語大會在北京舉行。

  世界語不是任何民族的本族語,它的傳播取決於各個民族的自願。它的進一步發展有待於各國世界語學者的共同努力。(見彩圖)

世界語創始人——L.L.柴門霍夫(1859~1917)

用世界語出版的第一本書

各國出版的部分世界語名著

中國出版的部分世界語著作

1986年在中國舉行的第71屆世界語會議

中國人用世界語教外國人學漢語

中國出版的世界語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