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枝誠記

  日本語言學傢。1900年12月6日生於東京,卒於1967年10月27日。1925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943年獲博士學位。

  時枝在日語語法研究方面獨創一格,提出瞭“語言過程學說”。。他把語言看成是人的心理現象,認為“語言是思想的表達或理解。思想的表達過程和理解過程本身就是語言”。時枝的主要著作有《國語學史》(1940)、《國語學原論》(1941)、《國語學原論續篇》(1955)、《日本文法·口語篇》(1950)、《日本文法·文言篇》(1954)、《文章研究序說》(1960)、《現代國語學》(1956)、《國語問題與國語教育》(1949)等。

  時枝語法學說的特點是從“語言過程學說”出發,建立自己的獨特的語法體系。他重視語言主體的作用,提出瞭“詞”(獨立詞)和“辭”(附屬詞)的區分。“詞”是被表達的事物或事項的客體概念的表現,是與主體相對立的,“辭”則是主體即說話人對被表達事項所持立場的直接表現。“詞”和“辭”像套匣似地結合起來構成“句”:

一個“句”包容另一個“句”,最後那個大“句”便構成句子。例如“梅の花が咲ぃた”(梅花開瞭)這個句子,可用圖來表示:

時枝把詞、句子和文章都當作語法研究的對象,認為這三者都是思想的表達,各自成為一個統一體。這個“語言過程學說”和基於這個學說的“詞”與“辭”的區分、套匣式構造等一系列獨到的見解,擴大瞭語言研究的領域,推動瞭日語語法學的發展,在日本語法學界具有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