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傢。一作睢舜臣,字景賢。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蹟不詳。鐘嗣成《錄鬼簿》把他列在“方今才人”之中,並說:“大德七年(1303)公自維揚來杭州,餘與之識。”可知他是鐘嗣成同時代人。曾撰《屈原投江》、《牡丹記》、《千裡投人》3部雜劇,《嘉慶揚州府志》還曾著錄《睢景臣詞》1卷,均不傳,今僅存套曲3首。

  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散套,是元代散曲中優秀名篇。《錄鬼簿》說:“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公〔〔哨遍〕制作新奇,諸公皆出其下。”可知此套曲當時已負盛名。

  套曲取材於漢劉邦稱帝後,威加海內返故鄉的史實。然而並沒有寫衣錦還鄉的榮耀,卻通過一個與劉邦有過瓜葛的鄉民,揭露瞭劉邦過去強秤麻、暗偷豆的行為。並以貧賤與顯貴的對比描寫,寥寥數筆,畫龍點晴地勾畫出他昔日雖然喂牛切草,拽壩扶鋤,如今卻“覷得人如無物”的變化,撕下瞭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神聖尊嚴”的面具。同時,作品還對那些趨炎附勢的鄉紳們忙著接駕時裝模作樣的醜態,進行無情的諷刺。作品寫的雖是歷史故事,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元代社會的現實情況。

  這一套曲,構思巧妙,利用鄉民的口吻,嘻笑怒罵,定下瞭諷刺幽默的基調。作品結構緊湊而有層次,形象鮮明,語言本色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