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作曲傢、小提琴傢、指揮傢。1722年1月30日生於波希米亞的永本茨勞,1795年11月6日卒於科斯特裏茨。父為流浪音樂傢。本達幼時隨其兄弗蘭蒂塞克學習音樂。1742~1748年在柏林擔任室內樂隊的第二小提琴手。1748~1768年任哥達公爵的宮廷樂長。1764~1766年間曾到義大利研究歌劇;回哥達後,寫過義大利風格的幕間劇。以後主要從事作曲,並曾到漢堡、維也納、巴黎、柏林等地指揮演出他的作品。晚年定居於科斯特裏茨。

  本達的創作以音樂朗誦劇最為著名。他力求音樂具有鮮明的戲劇表現力,註重語言與音樂的緊密結合。他的《阿裡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上》(1774)、《美狄亞》(1775)、《羅密歐與朱麗葉》(1776)等劇,借鑒瞭C.W.格魯克的歌劇改革的成就,吸取瞭曼海姆樂派的新的配器手法,促進瞭這一體裁的發展。他的歌唱劇也有革新的意義,其中《鄉村集市》(1775)是捷克最早的民族歌劇之一。他還作有30餘部交響曲。在18世紀末,他的交響曲幾乎與J.海頓、W.A.莫紮特的交響曲一樣聞名。他的康塔塔、鋼琴奏鳴曲、協奏曲、歌曲等作品大部分仍為手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