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女真人創制的文字。據《金史》記載,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仿契丹字和漢字制女真字,於天輔三年(1119)頒行。20年後,金熙宗完顏亶又制女真字,於天眷元年(1138)頒行。前者稱為女真大字,後者稱為女真小字。但《金史》上關於女真大、小字的區別沒有明確記載。傳世的女真文(包括金代碑碣、墨蹟和明代《譯語》)主要是一種與方塊漢字相似的單文。而日本《吾妻鏡》所載的“銀簡銘”女真文和1977年蘇聯濱海地區賽金古城出土的金代銀牌女真文都是把兩個單字並寫在一起的。。中國明代《方氏墨譜》和《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又有上下疊寫的女真文,於是學術界認為這種並寫或疊寫的女真文頗似契丹小字,或者就是女真小字。1973年陜西西安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石臺《孝經》碑中心的石柱卯眼內發現金人手書《女真字文書》殘頁(圖以後,更加強瞭這種看法。一般以為女真文最初是表意字,繼而為瞭適合女真語的語法特點,創制瞭詞幹字和詞綴字,最後發展為按音拼寫的文字,即金熙宗所制的女真小字。金世宗以後,廢除並寫、疊寫,統用單文直書。

  女真文創制後,主要用於官方文件。12世紀後期才以女真文譯漢文經書。金朝滅亡(1234)後,女真文仍通用於中國東北的女真各部,至15世紀中葉始廢。傳世的女真文文獻有華夷譯語、女真館來文和雜字以及石刻、符牌、印章、器物銘文等。(見彩圖)

《女真字文書》殘頁

女真文《女真館譯語》

《女真譯語》來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