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書法傢。字伯機,號困學民,又自號虎林隱吏、直寄老人、箕子之裔等,漁陽(今北京)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曾任浙東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擅長詩歌,通曉音律,精於書法,著有《困學齋詩集》、《困學齋雜錄》。

  鮮於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的楷書學虞世南、褚遂良,上溯鍾繇、王羲之;行書學王羲之、王獻之;草書有張旭、懷素遺意。其書多用中鋒回腕,筆法婉轉遒勁,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草書書尤為突出。他與趙孟穴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但其影響略遜於趙孟穴。鮮於樞傳世的書法作品主要有:①小楷《老子道德經》上卷,藏故宮博物院;②大楷《麻徵君透光古鏡歌》、《禦史箴》,藏臺北故宮博物院;③行書《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蘇軾海棠詩卷》,均藏故宮博物院;④行草書《詩贊卷》,藏上海博物館,《王荊公雜詩卷》藏遼寧省博物館,《韓文公進學解卷》,藏北京市文物局,《唐詩卷》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荊公雜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