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語系的語族之一。這是主張阿勒泰語系具有發生學性質的一派學者的意見。另一派學者認為蒙古語族是一個獨立的語族,在類型上與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十分相近。蒙古語族包括9種語言:蒙古語、佈裏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安語。歷史上,中國境內的衛拉特話和國外的卡爾梅克語接近,巴爾虎-佈裏亞特話和國外的佈裏亞特語接近。現在這兩種話和蒙古語的共同性不斷增加,所以在中國境內它們處於蒙古語方言的地位。蒙古語族各語言主要分佈在在中國、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阿富汗等地。使用人口約500萬。

  蒙古語族各語言結構上的一致性 蒙古語族各語言都有元音和諧律。如果用低-高、後-前、不圓唇-圓唇這3個區別特征,把元音排列為a~ə、I~i、o~ö、u~ü4對,然後以此為尺度,去衡量現代9種語言的元音系統,就可看出彼此的一致性:①都有a和ə/e這一對元音。②其他3對元音的每一對至少保持一個元音,即至少有3個元音,多的保持兩對加一個即5個元音,或三對都保持即6個元音。③在上述元音之外新增加的元音(借詞中出現的不計)多的是3個,少的是一個。元音總數互相參差,但元音系統的面貌仍然彼此相似。把9種語言的元音各自按本語言的元音和諧律分為陽性、陰性及不分陰陽的中性(保安語不分陰陽,隻有中性),把原有的元音及新增的元音分開排列,具體說明彼此的元音異同。(表1)。

表1 蒙古語族9種語言的原因系統分析

蒙古語、佈裡亞特語、莫戈勒語、卡爾梅克語、東部裕固語、達斡爾語、土族語7種語言的元音都有長短兩套,表中隻舉短的一套,雙字母的表示這個元音隻有長的,沒有短的。左端元音當中的斜線表示線兩邊的不同元音,在某一語言中隻能增加其中的一個。

  蒙古語族各種語言輔音的一致性表現在塞音、塞擦音按清濁和送氣與否來分,都隻有兩套。古代可能是以清濁對立為主;現代語言大多是在詞首元音前面讀為清音不送氣和清音送氣兩套(通常用b、ʣ、ǰ[ʤ]、ɡ、γ[G]等符號表示前者,用p、ʦ、č[ʧ]、k、q等符號表示後者)。在非詞首部位時清音不送氣一套隻有當它的前後都是元音,或一邊是元音一邊是鼻音、邊音、顫音時才可能濁化,或濁化並擦音化。軟腭部位的塞音分為ɡ、k與γ[G]、q兩個系列,前者隻和陰性元音結合,後者隻和陽性元音結合,這就是許多語言都具有的輔音和諧律。有的語言保存輔音的兩個系列,但與元音結合時不受輔音和諧律的限制,這是後世演變的結果。塞擦音隻有一套(或是ʧ,或是tʂ),個別語言多出齒音ʦ一套,是歷史演變的結果。如果出現ʦ、tʂ、ʨ三套,其中一套往往是隻拼寫借詞的。

  總之,整個輔音系統比較簡單,古代隻有單輔音,有的語言後世才發展出復輔音,但其組合方式有限。多音節的詞在音節構成上,第1音節可以隻有元音,也可以是元音後有輔音,或元音前有輔音,或元音前後都有輔音。非第1音節元音後可以有或無輔音,但元音前必有輔音。這些,都是蒙古語族各語言語音結構上的共同性。

  蒙古語族各語言在構詞和語法上都運用3種“後置的手段”:①派生詞的構詞附加成分居於詞根之後;②表示形態變化的語法粘附成分居於詞幹之後;③表示詞與詞的關系,在格以外使用、起引介作用的虛詞也居於被引介的實詞之後(這種虛詞稱為後置詞)。

中國蒙古族語言分佈示意圖

  蒙古語族語言的親緣關系 蒙古語族語言來自原始的共同蒙古語。從詞源上說,各種語言的大部分常用詞是共同的,其語音形式的不同有對應規律可循。語法粘附成分和構詞附加成分也有許多是同一來源。下面舉幾個方面的例子來具體說明。

  ①用在名詞詞幹後面的屬格、賓格、與-位格、離格、造格在9種語言中的具體形式。(表2)

2

  ②用在動詞詞幹後面的動名詞(或稱形動詞)未完成體(或稱現在-將來時)、完成體(或稱過去時)在9種語言中的具體形式。(表3)

表3

  ③構詞附加成分舉 *či和*la/*le兩個。*či附加在名詞性詞根之後,派生出另一個表示有某種技能、專長或特性的人的名詞。*la/*le附加在名詞性詞根之後,派生出一個表示與此名詞有關的動作的動詞。舉5種語言為例。(表4)

4

  ④ 各語言有共同的構詞附加成分也表現在數詞上。加在數詞詞根之後,表示把某幾個事物或人集合在一起的附加成分,各語言都包含著輔音l。舉6種語言的具體形式。(表5)

表5

  ⑤各語言之間的同源詞表現出來的語音對應規律很多,從輔音對應(表6)和元音對應(表7)中各舉一組。

6

7

  表6中5種語言之間的輔音對應公式是:

達斡爾語的“長”失去瞭詞首的x,保安語的“毛發”失去瞭第1個音節,東鄉語的“毛發”失去瞭詞首的f。上面沒有列出的莫戈勒語、卡爾梅克語、蒙古語、佈裡亞特語失去瞭所有這些詞的詞首輔音。這些都可以從比較中看出。

  表7中所列各詞,比較觀察的對象除瞭“粗”指第2音節以外,其他都指詞的第1個音節的元音。

  這8種語言的語音形式可概括為5種類型。(表8)

8

  從元音yy和y的有無看,隻分兩個類型,卡爾梅克語和東部裕固語出現yy和y,其他語言不出現yy和y。

  這幾個元音在8種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概括為表9。(表9)

9

  蒙古語族各語言的遠近關系及歷史比較研究簡史 

  古代的方言演變為後世的語言,後世的語言再產生方言,這樣的分化過程在蒙古語族的歷史上不隻發生過一次。

  經過幾代人的調查研究,多數蒙古語學者認為,蒙古語族包括9種語言,但也有人認為卡爾梅克語和佈裡亞特語不是獨立的語言。除蒙古語、卡爾梅克語、佈裡亞特語相近以外,土族語、東鄉語、保安語之間也比較相近。它們在歷史上也可能是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因此,從今往古逆推,近古某個時期蒙古語族可能隻有5種語言。

  從現代各語言的分佈情況看,如果沿北緯40°畫一條線,就可看出,蒙古語、卡爾梅克語、佈裡亞特語、達斡爾語主要分佈在線以北,而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保安語、東鄉語分佈在線以南。但是蒙古語學者在描繪蒙古語族歷史演變時更喜歡用東西兩個語組的說法。從語言特征的異同多寡來看,東部語組包括蒙古語、卡爾梅克語、佈裡亞特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西部語組包括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安語。卡爾梅克語、莫戈勒語雖分佈在西部,但卡爾梅克語和蒙古語最近,莫戈勒語與蒙古語相近的程度也大於與西部語組相近的程度。兩個語組又可能是從古代的兩個方言演變而來的。再往上就是統一的古代蒙古語瞭。

  蒙古語族歷史上的書面語是以蒙古、卡爾梅克、佈裡亞特這一支語言的古代口語為依據的,因此古代文獻保留瞭這一支語言(主要是蒙古和卡爾梅克)某個歷史時期的語言面目。其他各支語言沒有古代文獻,但在現代口語裡保存瞭某些古代語言的遺跡,在歷史比較研究上很有價值。

  蒙古語族從歷史上就和周圍的各種語言互相接觸、互相影響。比較深刻的影響存在於東鄉語和漢語之間,土族語、保安語和藏語之間,達斡爾語和滿-通古斯語之間,莫戈勒語和突厥語、伊朗語之間。

  蒙古語族的歷史比較研究始於20世紀初。20年代蘇聯學者Б.Я.弗拉基米爾佐夫的《蒙古書面語和喀爾喀方言的比較語法》起瞭開創和奠基的作用。50年代蘇聯學者Г.Д.桑熱耶夫的《蒙古語比較語法》指出瞭蒙古人、佈裡亞特人、衛拉特人(卡爾梅克人)在一定環境下,可以互相通話,而土族語、莫戈勒語、達斡爾語,在蒙古語族裡各自單獨居於特殊的地位。美國學者N.N.波普於50年代寫的《蒙古語比較研究導論》對於蒙古語的歷史分期及每個時期的特征有扼要的論述。他在60年代寫的《阿爾泰語比較語法》對於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提出瞭比前一著作更正確的觀點:把土族語(因為他未見到東鄉語和保安語的材料)和達斡爾語各自獨立為一支,把莫戈勒語、衛拉特語、卡爾梅克語、佈裡亞特語、蒙古語統屬於第3支,下面再分兩組:莫戈勒語、衛拉特語、卡爾梅克語為一組,佈裡亞特語、蒙古語為另一組。衛拉特話指中國境內的,卡爾梅克話指在伏爾加河一帶的。後者受俄語影響,與衛拉特話已有距離。50年代末期蒙古人民共和國學者Ⅲ .羅佈桑旺丹寫的《關於現代蒙古語族語言和方言的分類問題》註意到瞭蒙古語族現代語言和現代蒙古語的方言應該有明確的界限,但他把卡爾梅克語(及衛拉特話)、佈裡亞特語(包括巴爾虎話)放在方言之列。

  50年代開始的中國境內各民族語言調查的結果,證實瞭蒙古語族還應該包括東部裕固語、東鄉語和保安語。在此基礎上,中國學者清格爾泰主編的《現代蒙古語》一書中畫出瞭從古代統一蒙古語演變到5個語支再演變為9種語言的圖表。中國學者喻世長在《論蒙古語族的形成和發展》一書中提出瞭從共同蒙古語演變為9種現代語言的歷史進程的假說,並指出瞭今後應該繼續探討的許多問題。

  蒙古語族的研究成果為描寫語言學和歷史比較語言學開拓瞭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