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通古斯-滿語族,通古斯語族。阿勒泰語系的語族之一。

  分佈和使用人口 滿 -通古斯語族分佈在中國、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有5種語言(圖):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這些語言分佈於黑龍江省的黑河市、遜克縣、呼瑪縣、塔河縣、富裕縣、訥河縣、嘉蔭縣、同江縣、饒河縣,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陳巴爾虎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旗、額爾古納左旗、紮蘭屯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察佈查爾錫伯自治縣、霍城縣、鞏留縣、塔城縣、伊寧市、烏魯木齊市等地。蘇聯境內有8種語言:埃文基語、埃文語、涅基達爾語、那乃語、烏利奇語、奧羅克語、烏德蓋語、奧羅奇語。這些語言分佈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埃文基自治專區、雅庫特自治共和國、佈裡亞特自治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薩哈林州、堪察加州、馬加丹州等地。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隻有鄂溫克

語,分佈於巴爾虎地區。另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女真族使用的女真語。

圖1 中國滿-通古斯語族語言分佈示意圖

  滿 -通古斯語族所包含的語言總數,由於研究者計算的方法不同,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數字。在蘇聯,把民族自稱相同的蘇聯境內的埃文基語和中國境內的鄂溫克語(舊稱索倫語)視作兩種語言,把鄂倫春語視作埃文基語的一種話;把民族自稱相同的蘇聯境內的那乃語和中國境內的赫哲語視作同一種語言,把錫伯語視作滿語的一個方言。由於鄂倫春、錫伯等語言,在獨自發展的道路上形成瞭自己的特點,因此,在中國把它們視作獨立的語言。

  使用滿-通古斯語言的民族總人口約445萬。其中,中國約439萬(1982),蘇聯約5.64萬(1979),蒙古人民共和國1000多。但是,中國的滿族、赫哲族中的絕大部分人已經不使用本民族語;中國的錫伯族,蘇聯的埃文基、埃文等民族也約有半數人不使用本民族語。因此,滿-通古斯語言的使用人口隻有7.4萬(中國約4.6萬,蘇聯約2.7萬,蒙古人民共和國1000多)。不使用本族語的人,在中國改用瞭漢語,在蘇聯改用瞭俄語。

  分類 滿 -通古斯語言最早的分類是俄國學者Л.什連克於1883年提出的。之後,由於從事語言分類研究的人,對材料分析的側重點不同,陸續提出瞭幾種不同的分類,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種:

  ①1932~1939年蘇聯北方民族研究所科學考察協會語言學組的分類:

  a.北語支或通古斯語支。包括埃文基語(又稱通古斯語)和埃文語(又稱拉穆特語)。涅基達爾語和索倫語(即鄂溫克語)劃為埃文基語的方言。

  b.南語支或滿語支。包括滿語、那乃語、烏德蓋語。赫哲語、烏利奇語、奧羅克語劃為那乃語的方言。奧羅奇語劃為烏德蓋語的方言。

  ②1954年中國學者羅常培、傅懋菬對中國境內的滿-通古斯語言的分類:

  a.通古斯語支。包括索倫語、鄂倫春語。

  b.滿語支。包括滿語、錫伯語、赫哲語。

  ③1955年蘇聯學者B.A.阿夫羅林的分類:

  a.北語群。包括埃文基語、涅基達爾語、索倫語、埃文語。

  b.東語群。包括那乃語、烏利奇語、奧羅克語、奧羅奇語、烏德蓋語。

  c.西語群。包括滿語、女真語。

  ④1958年蘇聯學者О.П.蘇尼克的分類以及1960年蘇聯學者Г.М.瓦西列維奇所作相似的分類:

  a.滿語支。包括滿語書面語及其錫伯方言或其他方言,女真語(隻保留在文獻中)。

  b.通古斯語支。包括西伯利亞次語支(或埃沃基次語支),包括埃文基語、埃文語、涅基達爾語、索倫語;黑龍江次語支(或那乃次語支),包括那乃語、烏利奇語、奧羅克語、奧羅奇語、烏德蓋語。

  他們認為,這個分類是綜合瞭近20年來的研究成果並提出瞭一個比較合理的、與以前不同的分類名稱。

  語言結構 語音 元音a、ə、i、o、u是滿-通古斯語族所有語言共有的,在個別語言裡還有元音 I、e、E、⊕、ʊ、œ、y。這個語族共同的輔音有 b、p、m、W~v、d、t、n、l、r、ʤ、ʧ、∫、j、ȵ、ɡ、k、x、ŋ。在一些語言裡,還有和ɡ、k、x相對立的G、q、χ,和ʤ、ʧ相對立的ʥ、tʂ,和∫相對立的s、ʂ以及輔音f、ʣ、ʦ、h等。通古斯語支的語言有長元音,滿語支的語言復元音多。輔音r以及個別語言中的l、ɡ、w、s、x、j、ŋ不出現在詞首。輔音的組合一般不超過兩個音素,而且不出現在詞首,也很少出現在詞中。經常出現在詞末的輔音有l、r、n、m,在滿語中除狀詞外隻有n。在大多數語言裡,詞的第一個音節有輕微的重音。滿 -通古斯語族的語言有元音和諧律,但嚴整程度在各個語言中不一樣。共同的規律是,在一個詞裡出現的元音,要求在舌位的高低(相對意義上的高低)和唇狀的圓展方面相互一致。附加成分中的元音也要按照上述要求相互協調。因此,在一些語言裡,附加成分中的元音,根據詞幹元音的不同,可以有4種語音形式。如鄂溫克語名詞的賓格附加成分,元音有a/ə/o/⊕4種。有的語言有3種,如滿語動詞陳述式過去時附加成分,元音有a/ə/o3種。語音結合產生的語音變化主要在輔音方面。在通古斯語支的一些語言裡有大量的輔音同化現象,特別是逆同化現象,如鄂溫克語:əxurbə(牛,賓格)讀作[əxuppə]。

  語法 滿 -通古斯語言屬於使用後加成分的粘著型語言。如鄂倫春語bəju(n)(詞幹)-mȵə:(表大表卑)-l(復數)-wə(賓格)-tin(領屬)(把他們的那些大蘿……)。使用虛詞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手段,特別是滿語支語言。如滿語si(你)xətʂən(城)i(領格)baru(虛詞)ɡənəʨi(去)tətəndərə(虛詞),bi(我)sini(你)əmɡi(虛詞)ɡutʂu(朋友)ɑrɑmə(做)ɡənəʨi(去)antaka(如何)?(你既然要進城去,我跟你作伴一同去怎麼樣?)滿語支語言一般有5~7個格,而通古斯語支語言的格多至16個左右,其中表示方位意義的格就有好幾個。除滿語和女真語外,各個語言都有領屬范疇。領屬附加成分不僅粘附在體詞後,還可以粘附在副動詞後。個別語言,如錫伯語隻有人稱領屬,沒有反身領屬。各個語言的復數第一人稱代詞都有內包式(咱們)和排除式(我們)的區別。除滿語支語言外,動詞有人稱形式。人稱附加成分大都起源於相應的人稱代詞。狀詞在大多數語言裡都很豐富。一般是主語在謂語前,從屬成分在它所從屬的成分前。從句在主句前。充當從句謂語的主要是副動詞和形動詞。

  詞匯 由於各民族從事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以及歷史的發展不同,構成瞭各個語言詞匯的特色。例如,滿語裡既有反映早期騎射、狩獵和社會組織方面的詞,也有入主中原以後不斷豐富起來的有關官職、宮廷器用、文化教育方面的詞。鄂倫春族長期從事狩獵生產活動,因此有關野獸和毛皮的名稱區分得很細,獸皮制品、樺樹皮制品的名稱也很多。鄂溫克族從事畜牧業,赫哲族從事漁業,這些特點在詞匯中都有反映。各種語言都有豐富的構詞附加成分和利用合成法構成的各種類型的復合詞,也有利用元音或輔音的交替構成在意義上和詞形上相對稱的詞。此外,不少語言都有一些早期借自蒙古、雅庫特等語言的詞,俄語和漢語也為這些語言提供瞭大量表達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詞。

  文字 使用滿-通古斯語族語言的民族有12 世紀參照漢文筆劃創制的女真文(圖2)、16世紀末參照蒙古文創制的滿文,以及18世紀中葉以後在滿文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錫伯文。20世紀20年代末在蘇聯曾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創制瞭埃文基文、埃文文、那乃文和烏德蓋文(後未使用)。1936~1937年這些文字改以基裡爾字母為基礎。已知的最早文獻為女真文《得勝陀頌碑》(1185)。

圖2 《奧屯良弼餞飲碑》(1210)所刻女真文(左)

  語言的親緣關系 滿-通古斯語言的親緣關系發現於19世紀上半葉。這些語言的共同性表現在語音、語法、詞匯的各個方面。例如,通過同源詞的比較,可以確立元音間的對應關系。(表1)

  通過輔音的比較,也可以確立一系列對應公式。例如[f]∶[p]∶[x]∶[0]∶[h]。(表2)

  語法方面也有相當多的共同成分。如賓格、與格、從格~方面格的附加成分都顯示出有共同的來源。(表3)

1

2

3

  動詞陳述式現在-將來時(在一些語言中為經常體)、陳述式過去時、並列副動詞等附加成分也是共同的。(表4)

  詞匯方面的共同性也很大。有些詞在各個語言中都相同或相近。(表5)

5

4

  研究簡況 滿-通古斯語言的研究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最先研究的語言是滿語。1683年刊行的清代沈啟亮編著的《大清全書》(附有簡明語法要點的滿漢詞典)是研究滿 -通古斯語言最早的著作。之後,有關滿語的研究不斷開展。1708年出版的清代官修的滿文分類辭書《清文鑒》作為一系列以清文鑒命名的辭書的藍本,從單語言發展為兩種語言(滿蒙、滿漢)、3種語言(滿蒙漢)、4種語言(滿藏蒙漢)、5種語言(滿藏蒙維漢)對照的辭書。1730年出版的用傳統方法講授滿文的教科書《清文啟蒙》(清舞格壽平著述)成瞭國內外研究滿語的基礎。辛亥革命後,中國在老滿文和滿文文獻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進展,這一領域的學者有李德啟、廣祿、李學智等。在俄國,18世紀20年代開始研究滿語,到19世紀下半葉出版瞭И.И.紮哈羅夫的《滿俄大辭典》(1875)和《滿語語法》(1879)。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傢也出版瞭今西春秋的《滿和對譯滿州實錄》(1938)、《校註異域錄》(1969),田村實造等的《五體清文鑒譯解》(1966),E.豪爾的《滿德辭典》(1952~1955)等關於滿語和滿文文獻研究的著作。

  關於滿-通古斯語族其他語言的研究始於19 世紀上半葉。芬蘭語言學傢、民族學傢M.A.卡斯特連有關通古斯語言的著作具有開創的意義。20世紀20年代末期蘇聯開展瞭對北方民族語言的研究,把滿 -通古斯語族語言的研究推向瞭一個新的階段。後來出版瞭一系列著作,如Т .И.佩特洛娃的《奧羅克語語法綱要》(1946),В.И.琴其烏斯的《通古斯-滿語比較語音學》(1949),Г.М.瓦西列維奇的《埃文基語-俄語辭典》(1958),В.А.阿夫羅林的《那乃語語法》(1959、196,О.П.蘇尼克的《通古斯-滿語動詞》(1962)。70年代還出版瞭兩卷本的《通古斯-滿語比較辭典》(1975、1977)。在中國,50年代開展瞭對國內滿-通古斯語言的調查,陸續發表瞭有關這些語言研究的論文和專著。1986年出版瞭錫伯語、鄂倫春語、赫哲語、鄂溫克語的語言簡志。在日本、聯邦德國、美國也有一批學者從事這些語言的研究。如池上二良、J.本辛、K.H.門傑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