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偵探小說。1946年以後,日本進行文字改革,限制日文中的漢字字數,取消“偵”字,偵探小說遂改稱推理小說。日本偵探小說創始人江戶川亂步給它下的定義是:“主要著眼於運用邏輯推理,逐步解開有關犯罪的秘密,描寫破案過程的有趣的文學。”

  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井原西鶴在1689年開始模仿中國公案小說,寫瞭一部《本朝櫻陰陰比事》。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興起學習西方的運動,接受歐美偵探小說的影響,黑巖淚香編譯瞭西方的《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外國偵探小說,為日本偵探小說的發展提供瞭借鑒。一些著名的純文學作傢,如谷崎潤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龍之介等,也發表瞭具有神奇色彩的偵探故事性質的作品,給日本偵探小說的發展帶來瞭深刻的影響。

  第二階段 1920年森下雨村、橫構正史等創辦第一份偵探小說雜志《新青年》。雜志不僅介紹西方的偵探小說,也發表本國的創作。1923年,江戶川亂步發表的《兩分錢銅幣》奠定瞭日本偵探小說的基礎。這一階段一般稱為“偵探時代”。當時偵探小說派生出兩個流派:一是以江戶川亂步、角田喜久雄為代表的本格派,主張著重寫破案的邏輯推理;一是以橫構正史、木木高太郎為代表的變格派,強調寫神奇、冒險情節和變態心理。後者占主導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當局以制止擾亂國內治安為由,對偵探小說加以限制和禁止。

  第三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偵探小說逐漸復蘇,進入“推理時代”。50年代以松本清張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說作傢崛起,突破瞭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運用邏輯推理的形式,探索和追究犯罪的社會原因,揭示社會的矛盾和惡習,反映人們潛在的矛盾和苦惱,使推理小說擺脫瞭庸俗的趣味性,形成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社會派推理小說。這派推理小說的特點,就是立足於生活,重視現實性和真實性,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如50年代松本清張的《日本的黑霧》、《帝國銀行案件》和水上勉的《花的墓碑》等都是寫戰後美軍占領下日本社會的政治冤案和貪污、盜竊、走私、販毒、賣淫等社會問題。60、70年代松本清張的《沙器》、森村誠一的《人的證明》,暴露瞭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中人的精神空虛所帶來的種種弊病。另一個特點是不單純追求破案情節,而著重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努力分析隱藏在犯罪背後的社會根源,研究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罪犯的思想發展。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出現,提高瞭推理小說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為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日本的黑霧》中譯本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