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族的語言。系屬未定。與越南語(也稱京語)基本相同。分佈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沿海地區。使用人口9000餘(1982)。由於有相當一部分京族與漢族雜居,已有一半多的人改用當地的漢語粵方言。京語有28個聲母,其中有4個是由於吸收粵方言借詞而產生的。有帶喉塞的濁塞音ʔb、ʔd,有幾個唇化的舌根音。大部分母音有長短對立。有6個輔音韻尾:-m、-n、-ŋ、-p、-t、-k,由11個母音音位或母音與母音或輔音韻尾構成103個韻母。有5個舒聲調:33、、22、214、45、11,原有2個促聲調:45、22,由於粵方言借詞的影響,新增一個促聲調33。語音有簡化的趨勢。如越南語的t和ʦ、th和s、z和ȵ;中國境內的京語已分別讀作t、th、j;此外,比越南語少-ȵ、-ȶ兩個韻尾;原來的第3調(相當於越南語的“問聲”)與第4調(相當於越南語的“跌聲”)合並為一個調。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句子的基本語序是主語—謂語—賓語;動詞帶賓語和補語時,語序是動詞—賓語—補語;量詞可以單獨用在名詞的前面;以名詞為中心的修飾詞組,除數量詞之外,修飾語居後。有大量的漢語借詞,早期漢語借詞有兩種讀音,新借詞通過漢語粵方言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