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中國話劇、電影演員。原名楊成芳,原籍湖南湘陰(今汨羅縣),1920年4月生於北京一個書香傢庭,1996。幼年曾在農村生活。

  1931年,白楊投考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所辦演演員養成所,成為該所年紀最小的學員。聯華五廠解散後,她隨一些進步同學,加入瞭左翼劇聯北平分盟領導的苞莉芭劇團,參加演出《亂鐘》、《戰友》以及《喇叭》等宣傳抗日救國的話劇。1934年參加中國旅行劇團,主演《梅蘿香》、《少奶奶的扇子》等劇,開始顯露藝術才華。

  1935年,白楊到南京參加中國舞臺協會,演出《回春之曲》、《黎明之前》等話劇。特別在奧尼爾的《早餐之前》一劇中的出色表演,為一些名傢所賞識。

  1936年,經洪深推薦,白楊加入瞭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廠,主演瞭《十字街頭》等4部影片,獲得成功。抗日戰爭爆發,她與陳白塵、沈浮等人組成影人劇團,經武漢到四川一路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蘆溝橋之戰》、《流民三千萬》等劇。

  抗戰8年,白楊在重慶、成都旅川上海業餘劇人協會、中電劇團和中華劇藝社等劇團積極參加戲劇活動,除拍攝《中華兒女》等3部電影外,主要活躍在舞臺上,主演瞭許多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優秀話劇,如《日出》中的陳白露、《天國春秋》中的傅善祥、《屈原》中的南後、《法西斯細菌》中的靜子、《復活》中的卡秋莎、《萬世師表》中的方爾媃、《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天長地久》中的徐曼麗、《刑》中的顧玉錦和《飛將軍》中的陳怡仙等40多個劇目,扮演瞭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角色。她表演細膩、生動、真實,善於把握角色的內在感情。

  抗戰勝利後,白楊回到上海,在崑伔影業公司主要從事電影表演。

白楊在《萬世師表》中飾方爾柔

  她先後在《八千裡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為瞭和平》、《祝福》和《金玉姬》等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角,塑造瞭許多具有鮮明個性的銀幕形象,給觀眾留下瞭深刻印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楊參加過兩出話劇的演出:1953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時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重排的《屈原》中,扮演南後;1959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上演的《日出》中,扮演陳白露。白楊著有《電影表演探索》和詩文雜感集《落入滿天霞》。

  白楊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中國電影傢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