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戲劇傢、小說傢。1860年5月9日生於蘇格蘭農村一織工傢庭。1882年獲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887年所著長篇小說《更好的死亡》出版。第二年他的一本描寫傢鄉風情的短篇小說集出版,博得好評。1891年寫出長篇小說《小牧師》,暢銷一時。他還寫瞭獨幕諷刺劇《易蔔生的靈魂》。1897年他將《小牧師》搬上舞臺,獲得成功,從此潛心於戲劇創作。1901年《上等街》在西班牙和美國演出,1902年《可敬佩的克賴頓》在倫敦上演,他逐漸成為有影響的劇作傢。此後到19200年他幾乎每年推出一部劇作。其中較重要的有《彼得·潘》(1904)、《親愛的佈魯特斯》(1917)。1922年起他在劇場沉寂瞭14年,1936年寫出最後兩部劇作《兩個牧羊人》和《少年大衛》。他曾受封為從男爵,1928年出任英國作傢協會主席,1930年被任命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1937年6月19日在倫敦去世。

  巴裡富於感傷色彩的風格不大為時人所重。但他刻意追求的對世界的獨特觀照方式使他對生活有更為準確的把握。童話劇《彼得·潘》寫耽於幻想的彼得把少女溫迪和她的兄弟們帶到“無何有之鄉”迷惘少年的部落,受到熱情款待,過得很愉快。但邪惡的船長要找彼得報斷臂之仇,他用計俘獲瞭溫迪和少年們,正打算將他們墮海處死時,彼得前來搭救,經過一場惡戰,船長被彼得投進瞭鱷魚口中,溫迪和兄弟偕少年們返回傢園,她懇求彼得留下來,但彼得不答應,他要做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劇中所描繪的神奇世界,使它成為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兒童劇傑作。《可敬佩的克賴頓》是一出喜劇,寫仆役長克賴頓與其主人勞埃莫之間一段有趣的故事。勞埃莫出海遊玩,船隻失事,被困於荒島上,在這個特殊境地,人們相互間原有的尊卑關系不復存在。仆役長克賴頓此時大顯身手,成為這個小天地的主宰並贏得瞭勞埃莫女兒的愛情。正當他們要舉行婚禮時,營救的船隻到瞭。回到英國,一切又恢復瞭原樣,隻有克賴頓一人例外。該劇把離奇的想象與社會批評融合在一起,顯示瞭高度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