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奧尼爾

  美國戲劇傢。出身於演員傢庭,幼時跟隨從事旅行演出的父親在美國各地生活。1897至1906年曾在幾個寄宿學校求學,後進普林斯頓大學肄業。一年後輟學,從事過多種職業,到過國外許多地方,有豐富的海上生活的經驗。1912年患患肺結核,在治療期間,開始決定從事戲劇創作,曾寫瞭8個獨幕劇和2部長劇,自稱其中隻有《東航加的夫》是值得回憶的。1914至1915年,在哈佛大學貝克爾教授開辦的戲劇寫作班學習。1916年開始參加非商業性的普羅文斯敦劇社的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這時期他創作瞭許多獨幕劇,廣泛地反映瞭他所熟悉的海上生活,在精選題材、烘托背景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都顯露瞭他的藝術才華。1920年寫瞭兩部多幕劇《天邊外》和《瓊斯皇帝》,才確立瞭他在戲劇界的重要地位。

  《天邊外》描寫一個美國農民傢庭的不幸的生活。羅伯特·馬約和安德羅兄弟二人同時愛上鄰女露芝,露芝決定和羅伯特結婚,羅伯特本幻想去天邊外生活,結瞭婚就隻得留在傢中務農;他的哥哥安德羅本想在傢務農,隻好去天邊外。羅伯特不會經營農業,傢境日益困難,露芝婚後不久就與他感情不合。他最後死於肺病,臨死前對安德羅說,他和露芝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而安德羅則是他們三人中最大的失敗者,因為他放棄瞭他應該從事的農業去經營商業投機。馬約一傢的生活理想都被無情的現實所破壞。《天邊外》被認為是一部標準的現代悲劇,它也反映瞭作者對待人生的消極態度。這部劇作保持著悲劇情節的一致性。它分為三幕,每幕兩場:一在室外,一眼看到天邊;一在室內,看不到天邊。這兩種場景交替出現,表明理想與現實之間距離的遙遠。它繼承瞭古代的悲劇創作傳統,為作者首次贏得普利策獎。

  《瓊斯皇帝》是一部表現主義的劇作。它描寫一個島上的黑人首領瓊斯的悲劇故事。他背叛瞭自己的種族,遭到黑人群眾的反對,企圖穿過一座森林逃走,結果被追捕者殺死。這個劇本不分幕,隻分場,許多場面隻是描寫瓊斯一個人在森林裡的活動,他的緊張的心情,恐懼的心理,精神恍惚和下意識的行動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種種幻象等,都是表現主義的創作特征。劇中用節奏不斷加快的鼓聲一步步加緊催促瓊斯在艱難的環境中走向死亡,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部劇作還包含著象征主義、浪漫主義、神秘主義和情節劇的多種特征。演出時運用復雜的佈景、燈光以及蔚為奇觀的服裝道具,借以展現創作主題;然而它的思想內容卻有很大的局限。

  奧尼爾的《克裡斯·克裡斯托夫遜》也是1920年的作品,後來被改寫成《安娜·克裡斯蒂》(1922),作者因此再次獲得普利策獎。它主要描寫船長的女兒安娜的遭遇。她的父親對海上生活已十分厭倦,讓她居住在內地,避免和海員結婚。不料她後來淪落成為妓女,幾經周折,結果仍然要與一個海員結婚。為什麼事情的發展總要違背人們的主觀願望呢?這在奧尼爾看來是個不可理解的問題。對於安娜這個人物,作者是深表同情的。他希望她能夠結婚,重新作人,因此給劇本安排瞭一個易卜生式的沒有結局的結局。

  在完成《安娜·克裡斯蒂》的同時,奧尼爾創作瞭一部兼有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和象征主義的戲劇《毛猿》(1922)。主人公揚克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司爐,以身強力壯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客中一個有錢的女人的侮辱,便到處去尋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後隻好與動物園的一隻大猩猩結交朋友,結果卻死在它的大力擁抱之中。劇本表明在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象揚克這樣的工人隻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隻會遭到更加悲慘的結局。

  奧尼爾運用各種創作方法反映社會問題,1925年完成的《榆樹下的欲望》則是他在創作中又一次取得的重要的現實主義成就。這個劇本描寫資產階級傢庭爭奪財產及其後果。75歲的伊弗拉姆·卡博將前妻的田莊據為己有,希望他的新婚妻子艾比能夠生一個孩子繼承這一產業。艾比因此去向卡博和前妻生的兒子埃本調情,兩人生瞭一個孩子,同時也產生瞭真實的愛情。埃本向父親說明瞭事情真相,卡博也向埃本透露艾比和他生的孩子將繼承遺產。埃本大怒。艾比為瞭表明她對埃本的愛情,把孩子掐死。埃本不得不去報警,並承認自己也參與瞭這一罪行,和艾比共同接受法律的懲罰。這部劇作的主題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從中也可看出古代希臘悲劇的影響。

  1926年,奧尼爾又發表瞭一部象征主義戲劇《偉大之神佈朗》,描寫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傢在資本主義社會所經歷的失敗和痛苦,但內容比較抽象,象征性的東西很多。作者運用面具以表現人物的雙重人格,運用獨白以表現他的內心活動。這種表現手法在他的劇作《拉撒路笑瞭》(1927)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拉撒路笑瞭》寫拉撒路從墳墓裡回來以後的生活。他是征服死亡的愛情和快樂的象征。劇中有許多時代不同的人物和各種合唱隊,使用面具,場面奇特。這表明作者越來越脫離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它企圖表現死亡把人們從現實生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而進入永遠快樂的境界。

  在《奇妙的插曲》(1928)中,奧尼爾力圖反映人們所經歷的痛苦的生活。這是一部九幕長劇,主要描寫一個女人和幾個男人之間的關系。女主人公尼娜由於父親的阻撓,不能和心愛的人結婚。和她結婚的人,她又不愛。她和情人生下瞭一個孩子,卻不讓他知道誰是他的父親。以後她也百般阻撓兒子和他心愛的女子結婚。她的父親和丈夫先後逝世,兒子也離她而去,她對生活已感到十分厭倦,隻求安靜地等待死亡。劇本著重表現瞭人物的情欲以及內心活動和痛苦,進行瞭種種心理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對作者的影響。

  在此以後,奧尼爾又完成瞭一部著名的長劇《哀悼》(1931)。這是套用古希臘悲劇傢埃斯庫羅斯的三部曲《奧瑞斯忒亞》的格式寫的一個三部曲。古希臘英雄阿伽門農及其一傢被改為美國將軍曼農及其一傢。劇情發生在新英格蘭,時間在美國內戰以後。奧尼爾通過曼農傢族復仇的故事,企圖表現個人理想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沖突。古希臘人的命運觀念和復仇觀念被個人情欲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所代替,妨礙人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阻力,使曼農一傢遭到悲慘的結局。這也表現瞭作者的宿命論觀點。

  《哀悼》曾經引起美國評論傢和廣大觀眾的興趣,一般評價都很高。但從此以後,奧尼爾的創作力逐漸衰退,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都不能和過去相比。他計劃寫的劇本,有的沒有完成,有的則被他撕毀。

  1933年,奧尼爾寫瞭一部喜劇《啊,荒野!》,它描寫20世紀初美國一個小城市的故事。作者稱它為“回憶的喜劇”,其中可能包括他本人童年時的某些生活。1940年他寫瞭一部重要的自傳體戲劇《直到夜晚的漫長一天》(1956),描寫一個傢庭的不幸的生活。奧尼爾在劇中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不幸和痛苦有什麼意義?誰應該對這種悲劇負責?奧尼爾始終為這類問題所困擾。

  1939年,奧尼爾寫瞭一個比較重要的劇本《賣冰的人來瞭》(1946),寫一群失業者終日喝酒聊天,無路可走,充滿幻想,等待著一個五金推銷商的到來。有一天他終於來到他們中間,卻勸他們放棄幻想,面對現實,以得到平靜。劇本反映瞭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之後所出現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以及作者的消極悲觀的態度。這個劇本於1946年上演,打破瞭作者自1934年以來在美國劇壇上的沉寂狀態。但這時他已在經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幾乎無法創作。

  奧尼爾是美國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劇作傢。美國戲劇真正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在20世紀20至30年代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局面,獲得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首先應該歸功於奧尼爾在戲劇創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奧尼爾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十分關心美國的社會問題,力圖通過戲劇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戲劇創作獲得高度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他對於歐洲各國的戲劇也十分重視,從古希臘到現代歐洲的戲劇,他接受瞭多方面的影響;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因此形成瞭獨特的風格,對世界各國的戲劇藝術產生瞭不同程度的影響。

  奧尼爾嚴肅地對待戲劇事業,他一貫反對美國商業性質的戲劇,對於美國的戲劇改革運動作出瞭傑出的貢獻。他的作品取材於他所熟悉的現實生活,特別是海上生活和美國新英格蘭的生活;他又深入研究瞭美國社會問題的病根,對它們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因此他的創作內容具有普遍意義。但他看不到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途徑,愈來愈感到煩惱、痛苦和失望,因而給一些作品塗上瞭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悲劇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希臘悲劇對它們的影響很深。古希臘悲劇表現人同命運的搏鬥,奧尼爾則表現人同生活環境的鬥爭。他企圖用生活環境解釋古代希臘人的命運觀念。

  在現代歐洲戲劇傢中,易卜生、斯特林堡和表現主義作傢對奧尼爾都產生瞭比較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廣泛地反映瞭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的社會,其中也反映瞭唯心主義思想對他的影響。

  由於在戲劇創作上取得瞭重要成就,他曾經四次獲得普利策獎(1920、1922、1928、1957),193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參考書目

 Arthur and Barbara Gelb,O'Neill,1973.

 E.Griffin ed.,O'Neill,A Collection of Criticism,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