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П.奧加遼夫

  俄國詩人、政論傢、革命活動傢。生於古老貴族傢庭。1825年(或1826年)起,與赫爾岑結成終生不渝的革命友誼。1827年兩人在莫斯科麻雀山上起誓,繼承十二月黨人的革命事業,為爭取俄國人民自由解放而獻身。18322年入莫斯科大學倫理政治系學習,與赫爾岑共同組織宣傳革命思想的小組,於1834年和1850年兩次被捕。1856年流亡國外,在倫敦與赫爾岑合辦“自由俄國印刷所”,合編《北極星》文藝叢刊,並一起創辦《鐘聲》報,號召人民推翻沙皇專制制度,促進瞭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曾參與建立秘密革命組織“土地與自由社”,主張土地歸農民村社所有的所謂“俄國式社會主義”。

  早期作品主要是抒情詩,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表達對自由和正義的渴望,抒發不滿現實和悲觀失望情緒。組詩《獨白》(1844~1847)表現十二月黨人運動被鎮壓後貴族知識分子的精神探索和內心反省。長詩《老爺》揭露“多餘的人”的典型和貴族自由主義者。長詩《幽默》(共3部,1857~1868),把抒情自白和政治諷刺結合起來,抒發對“我們政治生活”的憂憤和“對群眾的熱愛”。在《囚犯》(1850)、《鄉村守夜人》(1840)、《酒店》(1841)等詩篇中,以同情的筆調描繪貧苦農民的悲慘生活。流亡期間創作的詩歌公開宣傳革命思想,歌頌十二月黨人的革命傳統(《紀念雷列耶夫》)和農民革命傢的英勇業績,揭露革命的叛徒(《致背信棄義者》)和西歐自由主義者(《致B.A.巴納耶夫》等),呼籲人民反對沙皇專制統治(《自由》等)。奧加遼夫還編輯出版雷列耶夫的《沉思》、詩集《俄國19世紀秘密文學》、《俄國自由歌曲》,並撰寫序言,促進瞭俄國民主主義詩歌的傳播和發展。後在英國格林威治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