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是1.5萬~2萬年前跨過白令海峽遷移到美洲去的蒙古人。他們分佈在北美、中美與南美。16世紀歐洲人入侵美洲大陸時,北美、中美的印第安人還處於新石器時代,南美的瑪雅人與印加人則已進入初期奴隸社會。印第安人創造出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和藝術,由於他們遭到入侵的歐洲人的殘酷殺戮與迫害,現在遺留下來的藝術品很少,但卻極受今人重視。

  北美印第安人美術 包括4種:①伍德蘭蘭美術。主要指今俄亥俄附近的霍普韋爾與密西西比的由牧民逐漸變成定居的農耕者的美術。遺物有偶像、笛子、煙鬥及用寶石、雲母、珍珠鑲嵌的裝飾品,身背嬰兒跪著或站著的小泥人;晚期出現瞭雕刻有花卉、動物、天空及行星中神靈的裝飾品,還有用水獺、麝香鼠皮做的符咒袋。至今仍在制作的有繡花腰帶、豪豬刺制品、口袋及鹿皮鞋,藝術寫實能力很強。②北美大平原美術。指西起密西西比河的西部,一直到東邊的落基山脈,北起加拿大境內的薩斯喀徹溫河一直到南邊的得克薩斯州的中部遊牧民族的美術。他們在煙鬥上、插有羽毛的帽子上、以馬鬃或帶頭發的頭皮作穗的戰衣和魔環上,飾以氏族的標志。他們用色土做顏料,在皮制的披肩或生牛皮上描繪戰鬥與狩獵的場面。珠子是他們主要的手工藝術,一個嬰兒搖籃上就有1萬多粒珠子。③極西部與西南部美術。指納瓦霍人、霍皮人及今新墨西哥州與亞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的美術。他們的藝術生命力最強,從公元400年延續至今不衰,有編織籃筐、毛毯、陶器、珠寶工藝品,以及用帶色的泥土、巖石、木炭粉屑撒在地上的沙粒畫。④愛斯基摩人與西北部美術。前者有象牙雕刻、木雕、節日臉譜、飾有巫咒符號的海豹皮做的或編織的袋囊;後者有風格多樣、極富生氣與表現力的雕塑,有人與動物形象、圖騰標志的沉重的面具,毛毯、籃子、手鐲上都有抽象的、富於表現力的、色彩鮮艷的圖案。

  中美印第安人美術 主要指中美的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的美術。這兩個國傢定居農耕,鼓勵美術。阿茲特克建築主要是金字塔、祭祀時進行球戲的球場;雕塑最發達,幾乎所有的廟宇、宮殿及其他建築的橫楣上都雕刻著大蛇、頭顱、咆哮的美洲虎及面目猙獰的雨神形象,還有單獨雕刻的人頭、武士像、動物、胖娃娃,大小都有,最大的有2.25米高,20噸重。中美洲早在公元前200年就能制造陶器,但精美的陶器公元後才能制造,是用印花、陰刻、陽刻、幾何圖案做裝飾,有的描著高級祭司、犯人、奴隸在場的祭禮場面彩釉畫。中美洲還有石窟的記事畫,神廟中描繪宗教禮儀場面的色彩豐富的壁畫。當時顯貴們的盾牌、旗幟、頭飾與鬥篷上往往鑲有華麗的寶石與熱帶珍禽的羽毛。用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與貝殼鑲嵌的手工藝在當時很普遍,大的鑲嵌則用於裝飾宮殿與寺院的墻壁。

北方草原印第安人的袍子

  南美印第安人美術 指安第斯山區及沿海諸王國的美術。從公元前1000年起,秘魯人開始建造復雜的寺廟與宗教祭典建築,用石料或土坯為材料,石料不用灰泥粘合。與建築同時出現的有精美的雕塑,雕有人形動物的大雕像,刻畫著武士及其俘虜的浮雕,以及刻有貓、鷹、蛇形貓的淺浮雕。公元前1800年已引進制陶術,流行的有鐙形瓶、哨聲壇,上面有寫實的人或動物的形象。公元400年,秘魯北海岸出現制成地方祭司形象的陶罐,以及描繪娛樂、勞動、戀愛、戰爭、檢閱、處罰囚犯場面的陶器。印加人的陶器采用復雜的幾何圖案花紋裝飾。金屬制品在公元前9世紀已普遍使用,用以制造武器、農具、餐具,上面裝飾著精致的凸紋神像、動物或幻想的怪物。秘魯沿海地區,氣候異常幹燥,他們用棉花、羊毛及駝毛織成有鮮艷圖案的佈匹。他們已會制造掛毯、錦緞、刺繡、雙面佈、透孔織物。紡織品上流行貓頭或雙頭蛇的紋樣,特別強調表現神的形象。

秘魯印第安人的人形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