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都語是巴基斯坦國語,立國前,烏爾都語戲劇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共同遺產。烏爾都語戲劇最早於19世紀中葉被移植過來。它接受瞭歐洲戲劇和印度民間戲劇的影響,把英國及歐洲其他各國的名劇,包括W.莎士比亞的幾乎全部劇本翻譯或改編為烏爾都語劇搬上舞臺。此外演出的還有來自民間的短小喜劇和滑稽戲。以後又從伊斯蘭教傳說、波斯和阿拉伯神話及傳奇、印度教傳說、《往世書》和兩大史詩中取材改編成劇,還把梵語、孟加拉語、印地語、古吉拉特語和馬拉提語的戲劇翻譯或改編成烏爾都語戲劇劇。烏爾都語戲劇中最傑出的劇本是S.I.A.泰吉(1900~1970)寫的《安娜爾·格麗》。劇中吸收民間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傳說,描寫宮女安娜爾·格麗與阿克巴爾大帝之子薩裡姆王儲之間的愛情悲劇,被認為是烏爾都語現代戲劇的裡程碑。後由於電影和廣播事業的迅速發展,以盈利為宗旨的劇團紛紛解散,戲劇作品變成一種供閱讀欣賞的文學形式,不少作傢試圖運用戲劇形式反映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嚴峻問題,以求能使烏爾都語戲劇得到恢復和發展,如薩達特·侯賽因·明杜(1913~1955)寫的反映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人民生活的《翻身》,易卜拉漢·迦利斯寫印巴分治時期騷亂的《天亮前》,哈佳·穆依因努丁(1925~1971)描寫分治時期穆斯林逃離印度、一路艱辛來到卡拉奇的《從紅堡到鬱金香地》,阿什勒德勒·赫曼尼(1910~  )描寫自由克什米爾人民鬥爭的《黑色的太陽》,S.I.A.泰吉反映婦女解放運動的《啊,這些女人!》,A.N.卡斯密(1916~  )反映社會不平等的《未來的商賈》,英迪紮爾·侯賽因(1926~  )的社會諷刺劇《夢遊》,米爾紮·阿笛佈(1914~  )反映人生坎坷的《支柱》和曾獲巴基斯坦亞當吉文學獎的《背景》,以及阿斯迦爾·巴特(1924~  )寫的社會諷刺劇《半夜一點鐘》、《用沙壘起來的大樓》等等。這些劇本在作品的思想深度、人物性格的刻畫和語言的通俗優美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作傢很少考慮舞臺演出的要求,故無法搬上舞臺。由於戲劇的發展受到較多的限制和阻礙,作傢們完全轉向瞭電視、電影和廣播劇,寫瞭不少很受歡迎的電視、電影或廣播劇本,較突出的有巴努·克德西亞(1935~  )反映土地問題的《饑餓的土地》和反映城市生活的《這難道不是瘋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