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同表某一字義而古今用字有異的漢字。古今字分兩類:甲類等義的,即古字與今字字義完全相同,如凷/塊、灋/法、壄/野、侢/飲、𣐊/栲等。乙類不等義的,即古字與今字字義不完全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甲類古今字是一對一的關係,今字的產生不涉及漢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屬同字異形,是異體字的一類。乙類古今字不是一對一的關係,今字產生是漢字在發展上孳乳分化的結果;另有一些是因為字義變用而形成古今字關係的。

  漢字的孳乳分化,分以下3個方面:①今字是由古字的本義產生的。“莫”本義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無定代詞,本義另造“暮”字。同類的如止/趾、要/腰、衰/蓑、采/採、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②今字是由古字的引申義產生的。“景”本義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這個意義後造“影”字。同類的如弟/悌、解/懈、責/債、竟/境、坐/座、中/仲等。③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產生的。“辟”,本義指法,假借用作逃避,這個意義後造“避”字。同類的如辟/僻、辟/闢、辟/嬖等。以上所列,古字是聲符字,今字是以古字為聲符產生的形聲字。今字產生在古字之後,也稱做後起字。清代王筠稱本義產生的後起字為累增字;稱由引申義、假借義產生的後起字為分別文(《說文釋例》卷八)。有些今字雖屬後起字,但在字形上與古字無相承關系,如罷/疲、蚤/早等。

  由字義變用形成的古今字,古字與今字不存在產生先後的問題;隻是由於字義使用上的變化,使某字成為古字,另一字成為今字。如表示容貌的意思古代用“頌”,後代用“容”。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義用字不同而言。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義說的,後者是就引申義說的。

  今字如再產生後起字,對後起字來說,它又是古字。例如表示前進的意思“歬”是古字,“褤”是今字。“前”的本義指剪斷,後造“剪”字,“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