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在朝鮮世宗李祹主持下由鄭麟趾等學者於1444年創制。起初稱《訓民正音》(圖1、圖2),簡稱《正音》,又稱《諺文》,後來改稱朝鮮文。最初有28個字母,其中輔音字母17個,母音字母11個。1527年崔世珍在《訓蒙字會》裏,對朝鮮文作瞭改進,減少瞭一個輔音字母,改排瞭字母順序,規定瞭字母的名稱。1954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重訂瞭字母表,並且決定不再夾用漢字,但南朝鮮現在仍夾用漢字。現行朝鮮文字母有40個,其中輔音字母19個,母音字母211個。輔音字母是:ᄀ[k]、∟[n]、ᄃ[t]、ᄅ[ſ]、ᄆ[m]、ᄇ[p]、ᄉ[s]、ᄋ[ŋ]、ᄌ[ʦ]、ᄎ[ʦh]、ᄏ[kh]、ᄐ[th]、ᄑ[ph]、ᄒ[h]、ᄁ[kʔ]、ᄄ[tʔ]、ᄈ[pʔ]、ᄊ[sʔ]、ᄍ[ʦʔ];元音字母是:ᅡ[ɑ]、ᅣ[jɑ]、˧[ə]、ᅧ[jə]、ᅩ[o]、ᅭ[jo]、ᅮ[u]、ᅲ[ju]、-[ω]、ᅵ[i]、ᅢ[ε]、ᅤ[jε]、ᅦ[e]、ᅨ[je]、ᅬ[ø]、ᅱ[y]、ᅴ[ωi]、ᅪ[wɑ]、ᅯ[wə]、ᅫ[wε]、ᅰ[we]。拼寫時以音節為單位,由字母組成一個一個方塊形的字。元音前的輔音字母居左或居上,元音字母居右或居下,元音後的輔音字母居元音之下。元音單獨成音節時,元音的左邊或上邊要加符號“

”。行款橫豎均可。現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國通用橫排。朝鮮文創制以前,曾長期采用漢文作為 朝鮮語的書面形式。後來,又創造瞭借用 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特殊文字形式,稱為 吏讀,但仍然無法解決言文不一致的問題。朝鮮文的創制使這個問題得到瞭解決。

圖1 《訓民正音(解例本)》中的一頁

圖2 《解例·用字例》中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