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博厄斯

  美國人類語言學傢,近代人類學的創始人。1858年7月9日生於德國威斯特伐利亞州明登市,卒於1942年12月22日。他在學生時期受嚴格的自然科學和古典語言的訓練,23歲在基爾大學得博士學位。25歲(1883)到加拿大東東北巴芬島(屬北極區)調查民俗,歷時一年。1886年再度去北極區考查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特別註意克瓦克特爾族的神話、語言、習俗,確立瞭他後來40年的學術方向。當時德國在俾斯麥軍國主義統治下,實行文化禁錮,青年的博厄斯深表厭惡,於是決定留居美國,從事印第安族語言文化的調查。1896年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講師,三年後任教授,直到1936年退休。40年間,他培養瞭幾代的美國人類學傢。一生有專著6種,論文700多篇,創立瞭三種論述人類學和人類語言學的期刊。

  博厄斯深入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學習他們的語言,記錄他們口授的歷史。他訓練印第安人學會記音方法,讓他們記下自己的語言,申述他們對自己語言的看法。在博厄斯倡導下,人們不再把歐洲的語言系統強加於美洲印第安語言,而開始如實地描寫這些語言的音位系統和語法系統。在美洲語言裡,語言學傢遇到瞭前所未見的現象,例如有的詞沒有元音,有的動詞與名詞的概念不同於歐洲語言。許多歐洲語言學傢曾經認為,語言的演變模式是由一種“始祖語”演變成為多種語言,博厄斯則認為美洲語言演變的模式與此不同,往往是多種毫不相關的語言聚在一起,互相影響,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所受的文化影響。他認為,語言學應該從傳統的模式中跳出來,多研究一些歷來受到忽視的、尚未有文字記錄的語言,從而取得更為全面的觀點。在他的號召下,美洲語言學成為單獨的學科,1917年起就有專門的刊物,博厄斯的《美洲印第安語手冊》(1911)是這一學科的必備參考書。

  博厄斯是國際主義者。他痛惜美洲印第安人在白人文化的侵蝕下,有的語言已經失傳,有的即將失傳,因此他致力於記錄保存,40年不怠。他認為各民族應該多瞭解各自的語言和風俗的特征,消滅歷史遺留的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