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官方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西支。使用人口約4800萬,其中3800萬在波蘭,1000萬在國外各地。

  波蘭語的發展可分為4個時期。①10~14世紀。這個時期的歷史文獻都用拉丁語寫,隻有人名、地名是波蘭語。②14~17世紀上半葉。14世紀出現瞭大量波蘭語文獻,有聖十字經文、格涅茲諾經文、聖母頌詩等;16世紀文學語言興起,第一部波蘭語語法於1568年問世。③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末。一般認為這是波蘭語衰落時期,出現現瞭波蘭語同拉丁語、意大利語、法語混雜的現象,文學語言中這種現象更甚。④18世紀末至今。19世紀是波蘭人民為純潔和豐富本民族語言而奮鬥的時代。A.密茨凱維奇(1798~1855)和H.顯克維奇(1846~1916)等文學傢對近代波蘭文學語言的形成作出瞭巨大貢獻。

  波蘭語有8個元音,35個輔音;名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都有性、數、格的變化;名詞有7個格,形容詞有長、短尾之分,動詞有人稱、時、式、體、態、形動詞和副動詞等形式。同其他斯拉夫語比較,波蘭語語音有以下特點:有兩個鼻元音,有典型的元音交替現象,重音固定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在變格變位時,復數有陽性人稱和陰性物稱兩種形式。波蘭語有5種方言:小波蘭方言、大波蘭方言、西裡西亞方言、馬佐夫舍方言和卡舒佈方言。方言和全民語言的區別在不斷縮小。波蘭語采用拉丁字母,外加一些二合字母變音符號(見圖)。

波蘭作傢W.萊蒙特的小說《農民》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