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也有人認為語支未定。主要分佈在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使用人口110多萬(1982)。分南、中、北3個方言,說南部方言的人較多。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比較接近,與北部方言差別較大。白語有22~29個輔音。北部方言的塞音、塞擦音有清濁對立,南部方言的濁塞音、濁塞擦音隻出現在33和31兩個聲調上。北部方言有翹舌音t、th、d和小舌塞音q、qh、G;韻母以單母音為主,有i、e、ε、a、o、u、y、v、w等母音,各分鬆緊。中部和北部方言有一一套鼻化元音。一般有4個聲調(如果松緊元音當聲調處理,則有7~8個聲調)。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句子成分的次序是主語—謂語—賓語,賓語後加助詞時,賓語可提到謂語或主語之前。名詞、形容詞修飾名詞時,位於中心詞之前。表示性別的名詞、量詞或數量詞詞組修飾名詞時,位於中心詞之後。狀語在中心詞之前,補語在中心詞之後。人稱代詞的數和格用元音和聲調交替表示。大多數詞由一個或幾個單音節詞根構成,有豐富的四音格詞,有大量的漢語借詞,是藏緬語族中漢語借詞較多的一種語言。白族曾有一種參照漢字創制的方塊白文,始於唐代。現存有唐、宋、元、明的文獻和碑刻。字體結構有兩種:①音讀或訓讀漢字,如“賓”讀〔Pĩ55〕,表示“鹽”,“蟬”讀〔tɑ42Pi42〕,表示“蟬、知瞭”;②自造新字,如“募”讀〔Piɑ44〕,表示“錢”。現代白族民間藝人都用白文寫大本典、吹吹腔、祭文、民歌等。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漢字和旁註白文,1959年發現於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