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娟與提謨 戰國時期廣延國獻給燕昭王的舞女,善舞《縈塵》、《集羽》二舞,玉貌窈窕,體態輕盈,舞姿飄逸。

  西施 春秋末越國苧羅人,美姿色,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曾於土城習“容步”(舞容舞步)。後以能歌善舞得寵於夫差,使他“迷惑忘政”。傳說吳國因此而被越國所滅。

  戚夫人(?~公元前194) 山東定陶人,漢高祖寵妃。據《西京雜記》載,她“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是以各種袖舞和下腰動作為特點的舞蹈。據《漢書·張良傳》載:高祖曾對戚夫人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楚舞的特點,正是曳長袖而束細腰。高祖死後,她被呂後所殺。

  趙飛燕(?~公元前1) 原名宜主,父死傢敗後流落長安,在陽阿公主傢當婢女,精心研習歌舞。據《趙飛燕外傳》記載,她“善行氣術”,“善禹步行,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她腰肢纖細、柔軟,身輕若燕,故名趙飛燕。後被漢成帝召入宮中,先封婕妤,永始元年(公元前16)立為皇後。傳說成帝曾命工匠造水晶盤,令人托盤,她在盤中起舞。成帝死後,哀帝封她為皇太後;平帝即位,廢為庶人,後責其自殺。

  綠珠 原姓梁,西晉白州博白人。石崇用3斛珍珠買為傢伎,能吹笛,善舞《明君》。石崇特作《名君》新辭,歌舞昭君出塞故事。《明君》曾傳至唐代,歸入清商樂舞。後石崇被處死,綠珠跳樓自殺。

  艷姿 北魏高陽王元雍寵妃,善舞《火鳳》。《火鳳》曾傳至唐代,唐人李百藥《火鳳辭》中有“歌聲扇裡出,妝影扇中嬌”之句,可知《火鳳》是歌舞,舞者執扇。《唐會要》載:“林鐘羽,時號平調,火鳳、真火鳳、急火鳳舞。”天寶十三年(754)太樂署改《急火鳳》為《舞鶴鹽》,估計此舞有模擬鳥的動作。

  張靜婉與孫荊玉 南朝梁代羊侃傢伎。張靜婉身材窈窕,舞姿輕盈;孫荊玉腰功好,能“反腰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安叱奴 唐初安國(今中亞佈哈拉一帶)人。由於他高超的舞蹈藝術,武德元年(618)被唐高祖封為五品散騎侍郎。“舞胡”被破格升官,遭到朝廷大臣反對,但高祖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從此,一些得寵樂工舞人雜入士流,提高瞭社會地位。

  公孫大娘 盛唐時人,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見健舞)。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瞭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安史之亂後,她的學生李十二娘仍在四川一帶獻藝。

  安祿山(?~757) 唐西域人,官至節度使。善舞《胡旋》(見健舞)。在玄宗前舞《胡旋》,“疾如風焉”。白居易《胡旋女》詩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之句。後叛唐,被其子所殺。

  楊玉環(719~756) 唐弘農華陰人,後遷居蒲州永樂。《舊唐書·楊貴妃傳》載,她“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入壽王李瑁府,後被玄宗看中,選入宮中,封為貴妃。她的舞蹈,尤以《胡旋》和《霓裳羽衣》著名。安史之亂,玄宗攜她入川,被迫縊死在馬嵬坡。

  謝阿蠻 盛唐時人,原為新豐女伶,被獻入宮,依玄宗《凌波曲》編舞,玄宗、楊貴妃、寧王為她伴奏,舞姿優美飄逸,深得贊賞。安史之亂後流入民間,後復召入宮。

  沈阿翹 唐文宗時人,原為吳元濟傢伎,後沒入宮充樂籍。她用著名歌詞《何滿子》編舞,“調詞風態,率皆婉暢”,得到文宗賞賜,特許嫁給金吾衛長史秦誠。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六麼》舞

  李可及 唐懿宗時宮廷伶官。咸通十一年(870),同昌公主死,李可及編大型宮廷女子隊舞(嘆百年)以悼念,數百人表演(一說數千人),舞蹈佈景、服飾極為奢華,地上鋪800匹畫著魚龍紋的綢子,舞者盛裝,舞蹈結束時,地上珠翠可掃。舞蹈音樂哀婉動人,據《杜陽雜編》記載:舞曲“聲詞悲切,聽之莫不淚下”。他還根據西南少數民族樂舞編瞭大型宮廷女子隊舞《四方菩薩蠻》(亦作《菩薩蠻舞》),在宮中和安國寺演出。李可及得寵於懿宗,僖宗立,被發配到嶺表病死。

  窅娘 南唐李後主宮嬪,纖麗善舞。李後主為她制作瞭高6尺的金蓮花,飾以珠寶纓絡,“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在金蓮花中起舞,回旋飄逸,有凌雲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