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俗稱唱英歌。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普甯、潮陽、南山、揭陽、澄海、咸寮、惠采、陸豐等縣,在福建又稱鷹歌。

  傳說300多年前,漢劇(外江戲)演出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深受潮汕農民喜愛,隨之便學習扮演,並組成瞭英歌隊。最初是歌舞形式,後演變為單純的舞蹈,有鑼鼓伴奏。舞者都是男子,按戲劇人物化妝,有臉譜,每人胸前掛梁山英雄名字,多者108人,少者幾十人,赤足排成雙隊進行表演,分前、後棚,隊形變化繁多,由宋江身身背戰鼓指揮,時遷手舞佈蛇前後聯絡,李逵、林沖領舞,其他人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雙臂隨腰部俯仰上下轉動擊打,頭頸自然晃動,露出得意自豪的神態,不時喊出“噢噢”之聲。木棒打法是6槌為一組合,有的鄉能打到8槌或12槌,動作粗獷有力。此外兼有打小手鼓者隨其後。舞蹈節奏分快、中、慢3種類型:快速用娺節奏,較活潑輕快;中速表現攻守對陣;慢速用婰節奏,較雄壯宏偉。舞至高潮,螺號和吶喊聲交織,氣勢磅礴。各地英歌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南山的比較矯健活躍,咸寮的顯得勇猛剛強,顯示出戰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