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音樂對人體機能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音樂治療疾病的學科。屬於應用音樂心理學的範疇。早在古代,人們已經知道音樂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有助於治療某些疾病。如《舊約》上就曾記載掃羅王召大衛鼓琴驅魔(其實是精神不寧)的故事。畢達哥拉已談到音樂的“淨化”作用,有助於人體健康,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中國古代典籍也常談到音樂對精神的作用,《春秋》就曾記載有用音樂為人治病的情況,《樂記》也談到“樂行而倫清,耳聰目明,血氣平和……”。中世紀天主教寺院就曾用聖歌來治療疾病。而阿阿拉伯的濟裡亞卜(?~約850)還認為烏德的4條弦與人們的四種心理氣質有關,又增加瞭一條弦,作為“靈魂之弦”。西方最先較有系統介紹音樂治療作用的書籍是英國R.佈朗所著的《音樂醫學》。奧地利醫生P.利希滕塔爾(1780~1853)則在1807年寫成瞭4卷集的《音樂醫生》,更詳盡地介紹當時的探索成果。以後這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19世紀中,音樂療法曾在歐洲一度風行,但大規模應用音樂療法則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初用於治療傷病員中的精神疾病。由於有一定成效,被迅速推廣。1950年,在美國成立瞭音樂治療學的國傢協會,專事探討、推廣音樂療法,並出版瞭論文集及定期刊物。西方各國也紛紛出現這類組織,並有國際性的專業交流活動。目前歐美與日本除已有相當數量的這方面的專門著作以外,並有不少音樂院校與醫學界合作,設立瞭以4年學習為期限的音樂治療專業。學生畢業後擔任專業的音樂治療師,與常規醫生合作,將音樂療法與藥物治療配合使用,以求對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學院還成立瞭實驗音樂生理學研究所,對音樂療法進行基礎性的研究。近年來在中國,音樂療法也逐步恢復,如氣功療法配以古琴音樂伴奏,即屬此類。有些精神病院的醫生,也在開始將音樂作為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

  目前音樂治療的大致用法可簡述如下:①用輕快活潑的音樂鼓舞振奮精神力量,可治療精神呆滯癥、老年性退化麻痹癥、消極自我封閉癥等。②用柔和、優美的音樂,安撫煩躁不安或受壓抑的精神現象,可用以治療失眠癥、抑鬱癥、挫折感等。③用不同性質的音樂先後演奏,釋放患者的精神壓抑,轉變人的心理狀態。例如對於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強烈的音樂使其產生共鳴,然後逐漸轉換為平靜的音樂使其安定下來。④通過患者演奏樂器(或參加合唱)使其恢復自信和平衡感,再通過合奏訓練使其逐步恢復集體意識,樂於參加集體活動等。⑤將音樂作為一種背景,在公共場所,如醫院、工廠、旅店、酒樓播放,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環境氣氛。這種應用也逐步進入音樂治療學的研究范圍。此外還擴大到廣泛研究如何將音樂用於培養動物、植物,以求獲得更好的預期效果,這方面的嘗試在一定范圍內已經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