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說傢。生於菲爾特一個官僚傢庭。青年時期在慕尼克學習工程技術,同時攻讀德國文學和繪畫,曾擔任《柏林日報》的通訊員。1910年後遊歷歐洲、北美和亞洲,曾5次訪問蘇聯。1933年由於抵制納粹黨,被開除出普魯士詩人學會。1945年被選為德國民主革新文化聯盟副主席。1949年後定居波茨坦。早期創作受挪威作傢漢姆生和丹麥作傢雅科佈森的影響,具有印象主義畫派的色彩,鄉土氣息濃鬱。主要作品有小說《約斯特和李》(1904)、《大海》(1910)等。長篇小說《隧道》(11913)曾引起國際上的註意,它以建築一條假想的隧道為背景,揭露資本主義制度殘酷剝削的本質。長篇小說《十一月九日》(1920)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揭露瞭威廉帝國的軍國主義本質。20年代後,他的作品以勇於反映現實生活、敢於觸及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重要問題為主要特點。代表作《亡靈舞》(1948)描寫納粹統治下德國“正派”市民的遭遇,有的沉淪墮落,有的成為反抗的英雄。這部小說被譯成多種外文。他還寫過許多遊記和政論文章,其中《漫遊日本》(1910)、《亞洲遊記》(1940)、《我們從蘇俄歸來》(1948)都曾獲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