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欣德米特

  德國作曲傢、音樂理論傢。1895年11月16日生於法蘭克福附近的哈瑙,1963年12月25日卒於法蘭克福。13歲起就為生計所迫,在劇院樂隊、伴舞樂隊、咖啡館拉小提琴,同時進音樂學院學作曲。1915~1923年任法蘭蘭克福歌劇院首席樂師。1921~1929年,在阿馬爾弦樂四重奏團任中提琴手。1927~1935年在柏林音樂高等學校任教授,納粹上臺後被J.戈培爾指責為“文化上的佈爾什維克”和“精神上的非雅利安分子”,作品遭禁演,被迫流亡。先客居英國,後應邀去土耳其。1935~1937年任教於安卡拉音樂學院,在那裡建立瞭西方式的音樂教育制度。1940~1950年,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教作曲。

  欣德米特是西方現代音樂領袖之一。他從事過各種音樂工作,這對他創作的發展,以及他後期創作的務實精神都有深刻影響。他力圖使300年來構成西方音樂基礎、而在當時開始瓦解的調性體系恢復活力。他的作品數量繁多。早期作品如《殺人犯》(1919)、《努花-努希》(1920)、《卡迪拉克》(1926)等歌劇,具有反對浪漫主義和嘲弄傳統觀念的傾向,表現出結構主義和都市主義的特征,音樂富於幽默感和獨創性。1924~1927年,他寫瞭一組以“室內音樂”為題的協奏曲,這是受到J.S.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的啟發,分別為鋼琴、管風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次中音維奧爾與室內樂隊協奏而作。他提倡結構簡單,技巧要求不高,便於業餘愛好者在傢中或非正式場合演奏、演唱的“實用音樂”,並為兒童遊戲、青年集會、管樂隊、廣播劇寫瞭許多這樣的樂曲。他還同К.魏爾合作為В.佈萊希特《林白爾的飛行》譜寫瞭廣播合唱音樂,這些作品反映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文化的實用傾向。他的後期作品如歌劇《畫傢馬西斯》(1935)擺脫瞭形式主義。該劇是他最優秀的作品。描繪瞭畫傢馬西斯·格呂內瓦爾德與社會黑暗勢力的鬥爭,遭納粹禁演,1938年才在瑞士蘇黎世上演。此外,他還寫過組曲《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1943)、以《世界的和諧》為名的歌劇(1957)和同名的交響曲(1951),以及一些協奏曲、弦樂四重奏、鋼琴曲、舞劇、合唱曲、組歌,並為管弦樂隊中的各種樂器都寫瞭奏鳴曲。《世界的和諧》是描寫文藝復興時期天文學傢J.開普勒試圖發現天體之和諧的故事。晚年的大型作品有歌劇《長長的聖誕晚餐》(1960),和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而寫的康塔塔《像天使般飛速行進》(1955)。

歌劇《世界的和諧》演出劇照

  欣德米特極力反對A.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他把傳統的調性加以擴大,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和聲體系原則。他的著作《作曲技法》(1937~1939)從理論上說明瞭這個原則,而《調性遊戲》(1943)鋼琴練習曲、前奏曲、賦格曲的匯編),則從實踐中對此加以闡釋。其中嚴格的多聲寫法,自由的結構方式,使人聯想到J.S.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的《一個作曲傢的世界》(1952),是匯輯1949~1950年他在哈佛大學的講稿而成,闡釋瞭他的音樂觀點和他對一些音樂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