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義大利南部和歐美、亞洲各國。共鳴箱如半梨形,短頸,琴頭呈鐮刀形,向後彎曲。音孔為橢圓形,指板從琴頸引伸到音孔上,有17品,4組鋼絲弦,定弦是g、d1a1e2,用撥子彈撥。其特點是需快速反復彈撥,以震音方式保持音響的的延續,音色清脆嘹亮。曼多林為琉特的變體,最早出現於15世紀意大利藝術的圖像文獻,17世紀的文學作品常有述及,19世紀由意大利曼多林制造傢P.維納恰(1806~1882)予以改進,奠定瞭現代的式樣。曼多林的式樣很多,如米蘭曼多林,是18世紀的一種老式曼多林,琴身略長,琴頸寬而短;有6根腸弦,定弦是e、a、d1g1b1e2,以手指彈撥。20世紀還專為曼多林樂隊設計出一套從高音至低音的曼多林。A.維瓦爾迪曾為曼多林寫有3部協奏曲;W.A.莫紮特的歌劇《唐璜》中的小夜曲,是歌劇中用曼多林伴奏的著名曲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