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器樂弦索樂的一種。是河南大調曲子(一種曲牌聯綴體的說唱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流行於河南省南陽、開封、信陽、洛陽等廣大地區。

  大調曲子包括“板頭曲”、“牌子套曲”、“雜牌”(又叫小令)3部分。板頭曲是在開唱牌子套曲或雜牌之前演奏的器樂曲,它類似戲曲的開場鑼鼓,主要用於召喚聽眾或穩定情緒。它的風格質樸、瀟灑、文雅,經歷代文人和藝人的加工提高,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獨立曲種。

  河南板頭曲的演奏常以三弦、琵琶、古箏等彈撥樂器為主,配以手板、月琴、軟弓京胡、二胡(二翁)、洞簫及八角鼓等,在演奏人員少時,隻用三弦和手板演奏;另外還有一種獨奏形式,常用三弦、古箏等。

  河南板頭曲的曲式結構嚴謹。它以廣為流傳的《老八板》(河南板頭曲中稱《單八板》)的旋律為基本素材加以變奏,成為能表現多種情感的樂曲,如《小鵲》、《葡萄架》等,速度有快板、中板和慢板之分,大多為68板;另一種結構形式是以演唱的牌子曲為基調,模仿《八板》的曲式結構改編而成,有時也加入鼓子頭的演奏,如《閨中怨》、《哭周瑜》等。

  河南板頭曲的標題命名方法有3種:①以板式命名,如《雙八板》、《花流水》;②以歷史故事命名,如《哭子路》、《鶯鶯喚紅》;③以樂曲所描寫的形象命名,如《百鳥朝鳳》、《獅子滾繡球》等。

河南板頭曲樂隊

  河南板頭曲的曲目約有100餘首。其代表曲目有《單八板》、《高山流水》、《打雁》、《思鄉》、《思春》、《大救駕》、《鑾鈐》、《嘆顏回》、《征西》、《落院》、《八景》、《和番》、《蕭妃舞》、《寒鵲爭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