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克

  中國作曲傢、戲劇傢。原名蔣曉梅,筆名吳明之、劉中裏、石堅等。1917年12月7日生於湖北省天門縣,1968年12月病逝於南京。他出身貧苦,少年時曾作過學徒和工讀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參加“南昌抗敵後援會”的宣傳工作作,1938年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抗敵演劇隊第五隊,1941年轉入革命文藝組織“新中國劇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江蘇省擔任中國音樂傢協會江蘇分會、《江蘇音樂》月刊、江蘇省歌舞話劇院等單位的領導工作。

  1949年以前,費克為瞭配合演劇隊宣傳演出的需要,曾創作瞭幾十首群眾歌曲,同時還為戲劇、電影寫瞭一些插曲,其中以《茶館小調》、《五塊錢》、《為什麼》、《哀金城江》、《疲勞的憧憬》、《雞鳴曲》等,以及為電影《采茶歌》所寫的插曲《我們的歌》等較突出。這些作品在民主革命時期都曾發揮過積極作用。在創作中他一貫註意音樂語言的民族化、群眾化,善於從傳統音樂中汲取具有鮮明特性的音調和節奏,因而他的作品詞曲結合比較自然,旋律樸實、流暢,能在群眾中廣泛傳唱,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1949年後,在繁忙的行政領導工作之餘,仍堅持創作。影響較大的作品有《英雄的陣地英雄的炮》等。他曾為田漢的話劇《文成公主》和他自作的話劇《天京風雨》、《雷鋒》以及電影《滿意不滿意》等配樂。此外,費克對江蘇民間音樂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對錫劇音樂的改革,都做出顯著的成績。如民歌《拔根蘆柴花》、《江北好》、錫劇《新大陸板調》等都是經過他的整理加工而廣為流傳。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瞭《費克歌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