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Ο.杜納耶夫斯基

  蘇聯作曲傢。1900年1月30日生於波爾塔瓦州的洛赫維查。1955年7月25日卒於莫斯科。1919年畢業於哈爾科夫音樂學院的小提琴班,跟C.C.博加特廖夫學過作曲。在哈爾科夫、列寧格勒、莫斯科等地擔任過劇院院、歌舞團、爵士樂團的領導或指揮。1937~1941年任列寧格勒作曲傢協會主席。1943年遷居莫斯科。

  杜納耶夫斯基是蘇聯輕歌劇的創始人之一。他寫過12部輕歌劇,其中以《黃金谷》(1937)、《自由的風》(1947)最著名。他繼承瞭德奧輕歌劇的傳統,又為這一體裁開拓瞭新路。杜納耶夫斯基最卓越的成就在歌曲領域,他是標志蘇聯群眾歌曲進入一個重要階段的代表人物。他的幾乎所有優秀歌曲都是為電影而作,但卻有著持久的生命力,至今仍流傳不衰。這些歌曲朝氣蓬勃,樂觀向上,充滿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自豪感和為之獻身的精神。它們音調激越,節奏鏗鏘,既與蘇聯多民族的民歌有著密切聯系,又吸收瞭革命歌曲、軍隊進行曲以至輕歌劇和爵士樂的某些表現因素,形成瞭嶄新的歌曲風格,體現瞭蘇聯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最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品質。象《快樂的人們進行曲》(電影《快樂的人們》插曲,1934)、《祖國進行曲》(電影《大馬戲團》插曲,1936)、《快樂的風》(電影《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插曲,1936)、《哎,多麼好》(電影《貝多芬音樂會》插曲,1937)、《青年之歌》(電影《伏爾加-伏爾加》插曲,1938)、《勞動先鋒進行曲》(電影《光明之路》插曲,1940)、《豐收之歌》(電影《庫班的哥薩克》插曲,曾譯《幸福生活》;1949)以及其他許多歌曲都是飲譽蘇聯國內外的名作。他還寫有大量的抒情歌曲和詼諧歌曲,如《月光圓舞曲》、《搖籃曲》、《雁群歌》、《和平鴿》、《紅莓花開》和《船長的小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