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越南和中國京族地區的撥絃樂器。因隻有1根琴弦,故名獨弦琴,亦稱葫蘆獨弦琴或單瓢。有木制、竹制兩種。木制的琴身、面板和底板用桐木;底板處有2~3個音孔。琴身左端豎有1根彈性細桿,桿上插入1個小葫蘆,葫蘆的大球形部分削去大半而呈喇叭口形;琴桿竹制或牛角制,琴桿上端彎曲如鉤狀。張金屬琴弦1根,弦的一端穿過喇叭口拴在琴桿上;另一端穿過琴身右端面板的小孔,系在琴身右端內的弦軸上。竹制的琴身為竹管狀。演奏時,右手用竹片撥弦,同時以小指的骨節觸弦而發發出泛音。弦的每個部位均可發泛音,但通常隻有靠近左端的g1、c2、e2、g2c1等泛音最動聽,琴弦基音為C,音調靠泛音組成。演奏中基音的高低由左手搖擺琴桿控制琴弦松緊而變更,變化范圍約4度上下。獨弦琴音色輕柔雅麗,似電吉他聲。適於演奏細膩抒情的慢板樂曲。除獨奏外,常為吟詩伴奏。20世紀80年代沈陽前進歌舞團獨奏演員孫長春,把獨弦琴改造為多弦琴,克服瞭原來音域窄、演奏快速曲調困難的缺點,又保留瞭獨弦琴的特色。

獨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