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

  中國近代實業傢、教育傢。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清光緒甲午科狀元。在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運動中,為立憲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江蘇諮議局議長、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和袁世凱政府的農商部總長等職。

<

  張謇一生在致力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創辦教育事業。他所創辦的教育事業主要有:通州師范學校和通州女子師范學校,通海五屬中學,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和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商業學校,工商補習學校,盲啞學校,女工傳習所,法政講習所,巡警教練所,伶工學社,博物苑,圖書館,以及南京河海工程學校,蘇州鐵路學校,吳淞商船學校,水產專門學校,東臺母裡師范學校等。其中通州師范學校創建於1902年,為中國最早設立的師范學校之一,紡織專門學校也為當時全國所僅有;其它如盲啞學校、伶工學社、博物苑等在國內亦均屬首創。

  張謇在興辦教育事業的過程中曾先後擔任過江蘇學務總會會長(總理)、江蘇省教育會會長和中央教育會會長。他的教育觀點和主張在當時江蘇省內外均有一定的影響。其主要觀點和主張有:①他認為“國待人而治,人待學而成”,“立國由於人才,人才出自立學”,舍教育則無由立國自強,主張廣設學校,普及國民教育。②他認為“教育之道,固應普及,專傢之本,肇於普通”,小學乃教育之基礎; 而“小學惟在得師”,“師必出於師范”,主張“立學須從小學始,尤須先從師范始”。③他認為教育與實業有“至密至親”的關系,一方面“農工商兵皆資學問”。“茍欲興工,必先興學”;另一方面“教育必資於經費,經費惟取諸實業”,“必工農商奮興而後教育能普及”,主張“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以上幾個方面也就是他所以重視興辦教育事業,並在辦學實踐中特別重視師范教育和實業教育的原因。④他認為“凡教之道,以嚴為軌”,“學校放任則師不能以教,……師不能教則學校敗”;同時他認為“凡學之道,以靜為軌”,惟靜才可以一心志,凝思慮,體驗一切事理,主張學校在管理上要嚴格,在教學上應遵循專靜自得的要求。此外,他還極力提倡以“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為準則,樹立勤苦儉樸的校風。但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除瞭一些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見解之外,由於政治立場的局限性,也包含有明顯的保守和錯誤的成分,如他在辦學過程中曾主張奉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要求學生“遵信愛護中國三代以來經傳相傳之儒學”:“五四”運動以後,曾反對學生參加愛國運動和男女同校等。他的著作有《張季子九錄》、《嗇翁自訂年譜》、《張謇日記》和《張謇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