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傢、教育傢。湖南省長沙縣人。1877年2月1日誕生。因傢境貧困,幼年時唯讀過6年私塾。1895年開始在本鄉擔任私塾教師。1905年考入同盟會在長沙創辦的寧鄉速成師範學校。畢業後,和同學到長沙城郊的偅梨創辦梨梨江高級小學,開始從事新式的學校教育工作。1906~1910年,在長沙周南女校任教。曾邀約同事創辦平民夜校。

  早年,徐特立受《民報》、《浙江潮》、《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的影響,思想上由相信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維新轉為擁護孫中山的革命學說。他曾斷指寫血書,借以激勵青年學生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1910年春,他先到上海入江蘇省教育會辦的單級小學教師訓練班,一邊學習,一邊參觀附近的學校;繼而到日本考察小學教育。回國後,仍到周南女校工作,並創湖南第一個教育刊物──《周南教育》。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徐特立是湖南最早的響應者之一。長沙光復後,他被選為省臨時議會副議長。不久,封建官僚竊取瞭革命果實。他憤然辭職。後應邀到省教育司任科長。他在教育救國論思想的影響下,提出發展平民教育,因遭到當權者的反對,便離職去善化高級小學任校長,希圖用實際教育工作來改革人心。1912年,他創辦瞭長沙師范學校,並於招生時註意向貧苦民眾開門。隨後,他為便於傢鄉的農民子弟上學,創辦瞭五美高級小學。騰出自傢的住房作教室。1913~1919年,他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任教,還兼任湖南孤兒院院長。

  1919年,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徐特立在湖南投入反帝、反軍閥的鬥爭。同時倡導並親自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到法國半工半讀。1924年回國後,他創辦瞭長沙女子師范學校。1925~1927年,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在社會實踐中,他逐漸感到教育救國的道路行不通。1927年春,他在傢鄉親眼看到農民運動的偉大力量,深受激勵,進而投入農民運動,在省農民協會任教育科科長,兼農村師范附設農運講習所主任,又加入國民黨左派,任長沙市黨部工農部部長。他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過程中,擯棄瞭教育救國論的思想。當蔣介石叛變革命,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橫遭屠殺,革命處於非常困難的嚴峻時刻,他毅然決然加入瞭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走上瞭革命道路。接著參加瞭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第二十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1928年,他由黨派赴蘇聯入中山大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1930年回國,年底到達江西中央蘇區。

  在中央蘇區,徐特立歷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員部副部長、代理部長、蘇維埃大學副校長等職。他努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教育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用革命精神、革命方法辦革命教育。特別是1931年,在毛澤東支持下,他通過調查研究,提出瞭一套群眾路線的識字教學法,如“老公教老婆,兒子教父親,秘書教主席,識字的教不識字的,識字多的教識字少的”等等。運用這種教學法來掃除紅軍和農民中的文盲,取得瞭較好的效果。同時,他從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因陋就簡,創辦瞭列寧小學、列寧中學、列寧師范學校、農業學校;親自組織人力,結合革命需要和農村生活實際,編寫教材。這一切有效地促進瞭蘇區革命教育事業的發展。

  1934年,他雖已年過半百,仍以堅強的毅力,參加瞭二萬五千裡長征。到達陜北後,繼續負責教育方面的領導工作。在擔任陜甘寧邊區教育廳廳長期間,他根據陜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辦學形式,為改變陜北地區文化教育的落後面貌發揮瞭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初期,他回湖南任中共中央駐湘代表兼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1940年秋返回延安,先後擔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領導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研究室,研究並總結老解放區的教育工作經驗,編輯各種教材,為迎接新中國,建立和發展人民教育事業作出瞭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在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其後連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在黨的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中央委員。晚年,他潛心研究學術,讀書破萬卷,務求甚解,作眉批,寫筆記共有兩箱之多。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闡發瞭有關哲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並熱情地教育青年一代。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1歲。他的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