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指導學生溫習已經學過的教材以強化識記,加深理解,融會貫通,從而達到系統化的教學方法。中國古代教育傢孔丘就很重視“溫故而知新”。復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僅可以防止遺忘,同時可以診斷和彌補學習上的缺陷,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

  復習可以在上課中進行,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外獨立作業進行。按照教學過程各個階段的不同要求,復習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①學期、學年開始的復習。目的在於重溫過去學過的知識,給新學期、新新學年開始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②經常性復習。即在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采取各種方式復習,使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去瞭解和接受新知識,並增強新知識的鞏固性。③階段復習。在學習完某一單元後的復習,目的在於使學生把這一階段學習的內容連貫起來,使知識得到系統、鞏固、充實、提高。④總復習。即對學過的全部教材進行總結性復習,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系統的牢固的掌握。總復習通常在學期或學年考試之前進行。

  運用復習法,一般要求: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進行,指導學生把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系統地保持在記憶中;復習要含有新的學習因素,使學生每一次復習都有新的收獲和體會,提高他們復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方式多樣化,使學生開展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復習要及時,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及時反饋、不斷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