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電教手段。運用電化媒體進行教育與教學活動的方法和方式。主要有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電視和電子電腦等。

  幻燈。主要用於提供放大的靜止圖像。可以任意控制圖像呈現時間的長短,便於學生觀察,也可以幫助教師講解和演示。幻燈在19世紀90年代開始在學校中使用。它是目前在教育和教學中被廣泛採用的一種重要手段。幻燈教學需要的設備和器材主要是幻燈機和幻燈片。幻燈機是一種由光源、光學鏡片和電路組合而成的映射裝置。按它的結構可分為:①①折射式。用於放映透明幻燈片。②反射式。用於放映不透明的書刊、圖片等。按操作方式可分為:①手動式。調換幻燈片用手操作。②自動式。可以自動換片、定時換片、遙控換片;有些幻燈機還能自動調整焦距。③聲畫同步式。可同時放送幻燈片與錄音解說,可同時映出圖像和放出聲音,並自動換片。幻燈片的種類在規格上有大插片(102×82毫米2)、小插片(50×50毫米2)和卷片(寬35毫米)等;制作上有繪制、照相和印刷等不同類型。

  投影。投影器(Over Head Projector,縮寫為OHP)可用於放映事先制作或臨場書寫的各種投影單片或卷片,以及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投影教具等。它的基本功能與幻燈相似,不同之處主要有:①可以用作直接書寫,代替黑板;②與銀幕距離較短(通常擺在講臺一側),並能映出大而明亮的圖像;③使用時無需較嚴密的遮光;④可用投影教具進行演示實驗。

  電影。主要用於傳輸動態圖像或事物的變化過程以及聲音,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富有真實感。一般教學用的電影放映機有3種:①超8毫米放映機。適用於小教室、圖書館或資料中心中應用。②16毫米放映機。適用於大教室使用。③35毫米放映機。適用於大禮堂。教學用電影機,應具有慢放、倒放和定格放映等功能,以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

  錄音。主要用於記錄、重放和傳輸聲音。錄在磁帶上的聲音磁跡可以長期保存,不需要時也可以抹掉重錄新的內容。錄音用於教學,特別是語言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磁帶錄音機用於教學,始於20世紀50年代,目前已是使用最為普及的一種電化教育手段。教學用錄音機大致可分為兩種:①開盤式磁帶錄音機(Open Reel Tape Recorder),帶寬為6.35毫米,帶速分別為4.76、9.53、19.05厘米/秒。因體積較大,一般宜用作室內固定設備。②盒式磁帶錄音機 (Cassette Tape Recorder),帶寬為3.81毫米,帶速為4.76厘米/秒,小巧輕便,在教學中被廣泛使用。

  電視。基本功能與電影相似,既能傳形,又能傳聲。它優於電影之處是:具有速報性、同時性和廣泛性。電視進入教育領域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衛星轉播電視問世,為大規模傳播知識和遠距離教學提供瞭有利的條件。教學電視一般可分為兩個類型:①開路電視系統,用無線發射方式傳送教學節目。②閉路電視系統,用電線傳送教學及有關節目。電視教學用的器材主要包括攝像機、錄像機、編輯機、電視發送和接收設備以及監視器等。

上海電視大學轉播第二軍醫大學的外科麻醉課

  語言實驗室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見語言實驗室、計算機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