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詩人、小說傢。1909年5月24日生於捷克波希米亞地區的伊格勞。出身於資產階級傢庭。青年時期學習過制陶藝術,後從事新聞和文學創作。1928年加入捷克共產黨,參加過《國際文學》、《紅旗》、《左翼陣線》等雜誌的編輯工作。1932至1937年先後擔任“左翼呼聲”、“新生活”等宣傳隊的領導工作。1939年被德國法西斯逮捕,後僥倖逃脫,前往巴勒斯坦。1946年返回捷克,先後在外交部、教育部任職。1954年遷居魏瑪,任國傢古典文學紀念館副館長,主編文學學學術刊物《魏瑪評論》。1956年獲國傢獎金。1957年6月24日逝世於魏瑪。

  菲恩貝格的詩歌創作,開始於20、30年代之交歐洲工人運動高漲時期。最初以創作宣傳鼓動詩和群眾歌曲為主,第一部詩集《左翼呼聲》於1933年出版。他的詩受荷爾德林、裡爾克的影響,形式完美,感情細膩,富有音樂性。著名長詩《無名兄弟》(1947)是作者的詩體自傳,以韻律優美的詩行,表現一個出身資產階級的青年通過藝術創作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作者在詩裡認為自己是裡爾克的學生,反對有人對他的老師進行無批判的模仿。他的詩集還有《西班牙婚禮》(1948)、《奧妙無窮的法則》(1956)。最後一部由庫巴幫助完成的長詩《世俗贊美詩》(1958),是歌頌社會主義制度的哲理詩。他有許多詩反映瞭他的雙重國籍的感受。

  他的短篇小說《莫紮特的故事》(1947)和《在魏瑪相逢》(1952),以音樂傢莫紮特和詩人歌德、密茨凱維奇的生活為題材,表現瞭人道主義的藝術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