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曲種。流行於湖北襄樊市及襄陽縣一帶。據藝人師承關係推斷,在清同治年間已經形成,興盛於1930年以後。唱腔音樂分為單曲體與聯曲體兩種結構形式,傳統曲牌有〔陽調〕、〔剪靛花〕、〔滿州〕、〔銀紐絲〕、〔補缸調〕、〔四季相思〕、〔跌落金錢〕等30多個,以前兩個曲牌表現能力較豐富,最能體現襄陽小曲的地方音樂特色。演出方式以單人操竹筒二胡自拉自唱為多,也有二、三人或多人搭夥演唱,可以增加檀板或碟子擊節、月琴、琵琶伴奏。藝人在二胡上創造出很多富於表現力的演奏技法,如如指甲撥弦、琴弓擊筒,以造成種種音響效果或代替檀板、碟子擊節。傳統曲目以民間傳說故事題材為多,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秋江》、《尼姑思凡》、《十二月花名》、《二十四支花》、《八音圖》、《比古人十二杯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