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種。流傳於開封、南陽、許昌、洛陽等地區。三弦書相傳在清代初年即已流行,長期紮根在農村,富於鄉土氣息,曲調樸實清新。早期曾流傳到徐州、濟南、北京、天津、瀋陽、西安、武漢等地,對當地的曲藝產生過一定影響。民國初期,由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藝人已寥寥無幾,又為新崛起的河南墜子所吸引,不少人改唱河南墜子。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又重新得到發展與提高。三弦書分“鉸子腔”和“鼓子腔”兩類。鉸子腔唱腔剛健明快,節奏緊湊;鼓子腔唱腔淡雅恬靜,節奏平穩。唱法有平調調(平弦平唱)、高調(高弦高唱)、越調(低弦高唱)三種。演唱形式有一人自彈自唱的“單檔”;一人操鉸子或八角鼓主唱,另一人彈三弦、蹬腳梆、兼幫唱打諢的“雙檔”;還有三人演唱的“群檔”。三弦書的曲調音域寬、跳躍大、板式靈活,曲詞口語化,富有風趣。傳統曲目包括長篇、中篇、短段、書帽等約300種,如《絲絨記》、《繡鞋記》、《劉秀訪賢》、《諸葛亮招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