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程式。相傳因首先用於明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一折而得名,是戲曲演員必練的一項基本功。有男霸、女霸之分。男霸由提甲出場式亮相、雲手、踢腿、弓箭步、騎馬蹲襠式、跨腿、整袖、正冠、緊甲等基本動作連貫組成;女霸由出場式亮相、雲手、塌步、鷂子翻身、整袖、正冠、掏翎、緊甲等基本動作連貫組成。表現古代將士出征上陣前整盔束甲的情境。

  單人表演的起霸,全套的稱“整霸”或“全霸”,大多用於劇中主要角色,如《挑滑(華)車》的高寵、《扈扈傢莊》的扈三娘;背向觀眾倒退出場的叫“倒霸”,如《鐵籠山》的司馬師;隻用半套的叫“半霸”。凡四將或八將起霸上場時,頭一個出場的,慣例起全霸,以後出場的則起半霸(如《挑滑車》、《長坂坡》)。雙人表演的起霸,各從兩邊分上、同時起霸的叫“雙起霸”,從上場門出場的起“正霸”,從下場門出場的起“反霸”。反霸用完全相反的動作,與正霸形成對稱(如《戰長沙》的魏延與黃忠);單人先起一遍正霸,念詞後,歸到下場門再起一遍反霸的,稱“蝴蝶霸”(如《九龍山》的楊再興)。

  在妝扮上,又有紮硬靠、穿軟靠的區別。如《回荊州》的趙雲是紮硬靠(有靠旗),《群英會》的黃蓋是穿軟靠(無靠旗);醜腳起霸則不紮全靠,隻穿箭衣、系下甲、四面靠旗松紮在背後,動作滑稽可笑,如《趕三關》的穆老將。

  起霸表現的雖是同樣生活內容,根據不同的人物、劇情,又可表現不同的性格、情境,如《鐵籠山》中薑維的起霸,表現瞭一個威嚴穩重、有儒將風度的主帥,在出戰前謀劃戰機的心境;《挑滑車》中高寵的起霸,表現瞭這員慓悍勇武的猛將,性傲氣盛,睥睨一切,在出戰前躍躍欲試的心情;《群英會》中黃蓋的起霸,又表現瞭這個久戰沙場的老將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起霸在不同劇種中名稱不一,動作組合也不盡相同,表現瞭各自的風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