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曲種。流行於湖南祁陽、祁東、零陵、衡陽一帶。據清代祁陽縣誌記載,在明、清之際該曲種已流行民間。早先以流經祁陽縣境的湘江為界分為南北兩派,湘江以南有演唱絲弦小調為主的南派,風格細膩;湘江以北有演唱花燈小調為主的北派,風格粗獷。後來在互相交流影響的過程中融合一起。祁陽小調早期隻唱不說,以後逐步發展成以唱為主、說唱結合的形式。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也有男女對唱、坐唱、走唱和邊舞邊唱等演唱形式。祁陽小調現存300多個曲調,各有牌名,經常演唱並為群眾喜愛的有有〔三杯酒〕、〔討學錢〕、〔采茶調〕、〔龍燈調〕、〔一匹綢〕等。唱詞一般是七字句,四句一節;也有五字句和長短句的唱詞。過去演唱時每個曲目隻用一種曲調,為瞭適應思想內容與感情表現的需要,出現瞭一個曲目使用幾種曲調的曲牌聯套體。伴奏樂器有二胡、月琴、三弦、揚琴、琵琶等弦樂器和演唱者自行擊節的碟子、盅子,有時也使用笛子、嗩吶和一些打擊樂器。新編曲目有《兄妹生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