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托勒爾

  德國劇作傢。生於薩莫欽(今屬波蘭)。父親是商人。早年在法國上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自願從軍。戰爭使他從擁護戰爭轉變為反戰派。關於這一轉變,他在自傳《德國青年》(1933)中作瞭記載。1916年負傷退伍,在慕尼克和和海得爾堡繼續求學。在慕尼黑通過庫爾特·艾斯納加入瞭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1919年擔任慕尼黑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在巴伐利亞起義時,任紅軍總指揮,但他不肯對反動勢力使用暴力鎮壓,招致革命失敗。他被捕判刑5年(1919~1924)。他在理論上承認革命暴力的必要,但又懷疑革命暴力是否合乎道德。這個矛盾幾乎貫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

  托勒爾在獄中完成他的第一部劇作《轉變,一個人的搏鬥》(1919)。這是一部表現主義的劇作,描寫一個藝術傢經過戰爭走向革命的道路。在表現手法上,可以明顯地看到瑞典作傢斯特林堡和德國戲劇傢魏德金德的影響。《群眾和人》(1921)是托勒爾具有自己創作特色的作品,表現革命者個人同“群眾”對立的主題。《搗毀機器的人》(1922)與《群眾和人》同一主題。悲劇《德國的辛克曼》(1923)和喜劇《被釋放的沃坦》(1923),揭露和批判瞭法西斯主義。

  1924年托勒爾出獄。這時革命風暴已過,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在新形勢下如何保持革命理想,成為托勒爾苦心思索但又不得解決的問題。在《請註意:我們還活著!》(1927)一劇中,作者通過主人公卡爾·托馬斯表達瞭自己的這種矛盾。《熄火》(1930)是一部文獻劇,它生動地描寫水兵起義亦即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的經過。1933年以前,他還寫瞭《美國的奇跡》(1931)和《瞎女神》(1932)。

  1933年希特勒奪取政權後,托勒爾的書被禁並焚毀。他流亡國外,經瑞士、法國、英國到美國。流亡期間寫瞭許多反法西斯的詩歌、劇作,其中包括劇本《哈爾牧師》(1939)。托勒爾一生心向革命,但德國的革命屢遭失敗,他的革命理想一再破滅。1939年在紐約自殺。

  托勒爾還寫瞭不少詩歌,詩集有《囚犯的詩》(1921)、《晨曦》(1924)、《燕子集》(19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