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吉爾吉斯詩人。原名巴爾卡。生於窮苦傢庭。1927年畢業於中亞細亞列寧共產主義大學。1924年開始用筆名托科姆巴耶夫發表作品,對吉爾吉斯文學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主要作品有詩集《關於列寧的詩》(1927)、《婦女的鏡子》(1929)、《勞動的花朵》(1932)、《進攻》(1932)、《早期的詩》(1934)、《感謝》(1944)、《時代的聲音》(1966),長詩《俘虜馬拉》(1932)、《馬納斯的鄉親》(1941)、《在中國相遇》(1950)和《馬雷白》(11953),小說《德涅斯特河流入藍色海洋》(1939)、《受傷的心》(1940),以及劇本多種。還有描寫1916年吉爾吉斯起義的長篇詩體歷史小說《曙光之前》(第一部《流血的年代》,1935;第二部《曙光之前》,1947)等。長詩《親眼所見》(1952)描寫吉爾吉斯人民在蘇維埃政權年代的功績。托科姆巴耶夫被認為是吉爾吉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1934至1949年任吉爾吉斯作傢協會主席。1945年獲吉爾吉斯“人民詩人”稱號。1954年起為吉爾吉斯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