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理論傢。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號世培。浙江山陰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崇禎四年(1631)升任右僉都禦史,巡按蘇(州)松(江)。後受權貴排斥,退傢避居8年。崇禎末年複起用為官。1644年清軍入關,曾力圖抗清。後任蘇松總督,因清兵攻佔杭州,遂在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初六日晨,自沉於杭州萬山花園水池中。

  祁彪佳作有傳奇《全節記》、《玉節記》兩種(一說《玉節記》即《全節記》,寫蘇武故事),皆佚。戲曲理理論著作有《遠山堂曲品》和《遠山堂劇品》。《劇品》全稿皆存,《曲品》則有殘缺。另有《祁忠敏公日記》、《祁忠惠公遺書》等。《曲品》和《劇品》是著錄傳奇、雜劇作品名目兼及品評的著作。以妙、雅、逸、艷、能、具分成6個品級。《劇品》收雜劇劇目242種,其中妙品24種,雅品90種,逸品28種,艷品9種,能品52種,具品39種,是明代著錄明人雜劇的唯一的專書。《曲品》收傳奇劇目467種,其中雅品殘稿30種,逸品26種,艷品20種,能品217種,具品127種。另附“雜調”一類,收弋陽諸腔劇目46種。兩書共收戲曲劇目709種,對每一劇目均有簡短的評語。

  《曲品》與《劇品》,以搜錄廣博稱著。對稍前於它的呂天成《曲品》,祁彪佳自稱:“呂以嚴,予以寬;呂以隘,予以廣。”(《曲品》敘)兩者相比較,《曲品》、《劇品》所收曲目,超過呂天成《曲品》兩倍半以上。根據此書可以知道不少現已散失的戲曲作品的內容梗概,其中有明清同類著述中未見著錄的戲曲曲目295種。兩部曲目又增補瞭許多重要戲曲作傢的作品和改訂瞭以前曲目的錯誤,可和呂天成《曲品》互相印證。《曲品》還收錄瞭10多種反映明天啟、崇禎年間重要政治鬥爭的作品,及一些以民間故事、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如陳六龍的《雷峰記》等,並著錄瞭當時昆山腔以外的“雜調”(弋陽諸腔戲)作品46種,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料。

  祁彪佳的戲曲批評,著重作品的思想內容。他認為戲曲作品要敢於反映尖銳的社會問題,要在“外禦強敵,內除奸佞”方面起到它的積極作用。因此他對反映明天啟、崇禎年間重要政治鬥爭的作品多有搜錄。他認為王應遴的《清涼扇》,可作揭露“妖姆、逆璫之罪狀”的一紙“代爰書”;對反映古代節臣義士的作品,也頗多贊頌之詞,他說徐渭的《漁陽三弄》是“千古快談”,“第覺紙上淵淵有金石聲”;王元壽的《擊築記》,則是“激烈中轉為悠揚之韻,覺滿紙蕭瑟,令人泣下”。在藝術方面,他著眼於作品意境的真實性,認為“詞以淡為真,境以幻為實”。他批評徐叔回的《八義記》,“運局構思,有激烈閎暢之致,尚少清超一境耳”。他重視戲曲作品的結構和舞臺效果,批評李開先的《寶劍記》“不識練局之法”,高濂的《節孝記》“不識場上勞逸之節”。這些看法都是有見地的。《曲品》和《劇品》也還存在一些缺陷,如他認為民間戲曲是不能入品的,隻能以雜調錄之。體例上也還有不夠嚴謹之處。《曲品》和《劇品》有明遠山堂藍格稿本和明啟元社黑格鈔本。《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收有兩書的校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