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加繆

  法國小說傢、戲劇傢、評論傢。生於阿爾及利亞一農業工人傢庭。母親是西班牙人。父親是法國人,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加繆在阿爾及爾的貧民區依靠母親艱難度日,並依靠獎學金和半工半讀受到系統教育。在阿爾及爾大學專修哲哲學,獲學士學位。1933年希特勒上臺不久,加繆參加瞭巴比塞等人倡導的反法西斯運動。1935年秋加入法國共產黨,在穆斯林居民區從事宣傳工作。後因法共改變瞭對阿拉伯人的政策而於1937年退黨。他從1935年開始從事戲劇活動,曾創辦劇團,也創作劇本,並扮演過許多角色。1937年發表隨筆集《反面和正面》(1937),第二年發表散文集《婚禮》。同時開始新聞記者的生涯。1941年投身於抵抗德國法西斯的鬥爭,積極參加法國《戰鬥報》的地下抗敵活動。

  40年代和50年代是加繆從事文學創作的時期。主要作品有成名作小說《局外人》(1942)以及稍後發表的小說《鼠疫》(1947)、《墮落》(1956)和短篇小說集《流放和王國》(1957)等。加繆的劇作有《誤會》(1944)、《卡利古拉》(1945)、《戒嚴》(1948)和《正義者》(1949)。此外,散文和論文集有《西敘福斯的神話》(1942)、《致一位德國朋友的信》(1945)、《反抗的人》(1951)等。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加繆早年曾是存在主義作傢,他曾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與其周圍社會的關系也是不可理解的。他的代表作《局外人》就是反映這種“荒誕情感”的典型作品。《局外人》中的主人公小職員默爾索對母親的死,對情人的愛,對優惠的職位,甚至對開槍殺人、坐班房、判死刑,都一概漠然處之。他莫明其妙地來到這個荒謬的世界,又莫明其妙地被這個世界所吞噬。局外人默爾索的經歷反映瞭存在主義作傢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的一定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作者卻消極地認為,人在這個荒謬的世界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另外,加繆在其隨筆《西敘福斯的神話》中也同樣地闡述瞭這種觀點,認為人生在世,就象神話中的西敘福斯那樣,吃力地推著巨石上山,而那巨石總是滾落下來,如此反復,沒有盡期。作者在這裡承認人類具有與荒謬世界對抗的力量,但這種力量改變不瞭這個世界。而作者卻反對悲觀絕望,反對以自殺來瞭結人生。他認為象西敘福斯那樣推石上山,雖是徒勞無功,但卻意味著人對光明和幸福的憧憬和追求。

  加繆的另一部代表作《鼠疫》則是法西斯蹂躪下的法國的寫照,作者以鼠疫來比喻法西斯肆虐。本書在主題思想上較之《局外人》有明顯的進展。書中盡管同樣描寫世界和人的生存條件的荒謬,但卻宣稱人類應該不靠任何救世主,應該自己團結起來向這個荒謬的世界開戰。作者第一次在小說中塑造瞭裡約醫生這樣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為拯救人類生命敢於同“惡”進行頑強鬥爭的英雄人物形象。

  加繆一生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始終寄予深切的同情。但是,他一貫不加分析地反對“暴力”,反對“恐怖”,後期的作品哲學隨筆《反抗的人》(1951)宣揚“純粹的反抗”,反對流血的革命和革命成功後建立的“暴政”。《反抗的人》一書曾引起存在主義流派內部激烈的爭論,並最終導致瞭加繆與薩特派的決裂。

  加繆的創作特色是用白描的手法客觀地表現人物的一言一行,他從不幹預主人公的命運,從不出來代替主人公說話。他的小說和戲劇不論在人物塑造、情節安排,乃至遣詞造句方面,幾乎無處不見其藝術的匠心。他的語言明朗、純凈、質樸,毫無藻飾,但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參考書目

 Robert de Luppé, Albert Camus, Paris,1952.

 Pierre-Henri Simon, Présence de Camus, Paris,1961.